怎麼過呢。
老太太手裡的東西都是真寶貝,現錢也足夠她衣食無憂下半輩子。
洛晴在羅家的時候,小老太太對她還算不錯,站在老太太的角度,洛晴能理解她的做法。
所以把自己在京城的小四合院借給這個有情調的老太太住,房子被打理的井井有條。
時不時地到唐海霞那裡活動活動,跟以前的事情,都不再牽連。
洛晴憑藉著對時尚的獨特感知和對生活的滿腔熱情,主動挑起了帶領村民致富的重擔。
洛晴村裡決定掛靠公社開辦一家服裝廠,唐海霞有這方面的才能,一直想拉唐海霞入夥。
服裝廠起步之初,困難重重。
場地是公社閒置的舊倉庫,簡陋且破舊,四處透風。
裝置也極為有限,僅有幾臺老式縫紉機,“噠噠噠”的聲音在空曠的倉庫裡迴響,彷彿是這個新生企業艱難的呼吸。
布料的來源更是讓姐妹倆頭疼不已,她們需要四處奔波,到城裡的供銷社去申請配額,有時為了能多爭取到一些,不得不軟磨硬泡一整天。
姐妹倆並沒有被這些困難嚇倒。
唐海霞發揮自己大膽外向的性格,主動與公社領導溝通,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援和資源傾斜。
她常常在公社的辦公室裡,滔滔不絕地講述著服裝廠的規劃和前景,那充滿激情的模樣讓公社領導也為之動容。
洛晴則心思細膩,專注於服裝設計和工人培訓。
她收集各種舊雜誌,從中汲取時尚元素,然後用粉筆在廢舊布料上勾勒出新款衣服的樣式,耐心地教村民們裁剪、縫製。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唐海霞得知鄰村有一位老裁縫,手藝精湛,但因年事已高已不再接活。
唐海霞不顧路途遙遠,步行十幾裡山路去拜訪這位老裁縫。她的誠心最終打動了老裁縫,老裁縫答應出山,到服裝廠擔任技術顧問。
在老裁縫的指導下,村民們的縫紉技術有了質的飛躍,服裝廠生產出的服裝款式也逐漸豐富起來,從簡單的工裝到一些帶有碎花元素的女式襯衫,深受周邊鄉村百姓的喜愛。
服裝廠在姐妹倆和村民們的共同努力下,逐漸走上正軌,訂單越來越多,不僅滿足了周邊鄉村的需求,還開始向縣城的商場供貨。
唐海霞和洛晴帶領著村民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