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多出的細鹽,則是讓拉蒙下次再來的時候,把它們全部換成糙米運回來。
拉蒙在稍微計算一下之後,發現有利可圖,於是就果斷答應了下來。
之後李烈自然是再次宴請拉蒙,等將他送走之後,便再次投入到了修建鹽田的工作當中。
不過這次,他卻是沒有再將所有的人手,都投入到修建鹽田上,而是從這些人中抽調出一些青壯。
加上之前那些,奴隸中的山賊盜匪這些閒散人員,組建了一支一百人的新軍。
而他們的武器配置,依然是長槍手配刀盾兵的組合,因為李烈對於這年頭倭國的軍隊已經有了個大概的瞭解。
這些倭人,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身體太過矮小,拿不動那些更重的鈍器,所以才會對武士刀這種,很難破甲的刀劍類武器情有獨鍾。
至於長槍這種能破甲的武器,卻是隻有那些普通足輕,和一些基層軍官會使用,上層武士基本上很少會使用。
當然騎兵除外。
所以就導致他們的軍隊,在面對持有盾牌身穿簡易盔甲的敵人時,很難討到什麼便宜。
因為無論是長槍還是武士刀,一旦被敵人頂盾進身,攻擊性就會被大大削弱。
又新增了一百名新兵,李烈當即教導他們
槍盾協同作戰,等到基本的常識都已經傳授到位,李烈就叫來山木小五郎,讓他來盯著這些新兵訓練。
而他自己,則是將他那些老兵召集起來,由於之前已經將那些繳獲的武器盔甲,全部分發下去了,還經過了一點點練習。
所以他直接將不同兵種分開,在他面前演練了一遍,發現無論是長弓手還是火銃兵,都已經可以正常的使用自己的武器。
唯一需要的,不過是長時間的練習,增加準頭的同時提升射擊速度。
細數一下李烈現在手上的人馬,漢人親兵十一人,騎兵四人,長弓手四十人,火銃兵二十人,太刀突擊部隊一百人,槍盾兵一百二十人,槍盾新兵一百人,共計三百七十五人。
雖然算不上很多,但好在是兵種齊全,以後只要不斷增加各部隊數量也就好了。
而最重要的是,他這三百多人,那是人人著甲,雖然有一半的人,穿的是最基礎的竹甲,但那也是甲不是。
這自古以來,披甲率都是判斷一支軍隊,精銳程度最直觀的辦法。
一支披甲的軍隊,和一支數量精銳程度都相同,但不披甲的軍隊戰鬥。
若是沒有其他因素干擾,那麼披甲部隊百分之百會獲勝,而且還會是那種碾壓式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