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章 能源問題解決

從觀石鎮回來後的幾天裡,李強就在想如何解決能源的問題,偶爾也透過微言和曹驚鴻聊聊天,而曹驚鴻因為實驗室的重新啟動,變得忙碌起來,短時間也不會離開觀石生態實驗基地,李強也就靜下心來,重新進入了建設狀態。

在能源層用自己的異能搓出了石墨烯鋰電池,多虧使用石墨烯,鋰的消耗降低了相當多,搞出了100個100度的電池,並聯成一個1萬度大型電池組,為了使用時的降溫,將散熱系統直接連線到了整個基地的溫控系統上,絲毫不浪費這些熱量。

基地的能源系統,目前只能靠大功率的柴油發電機。不過他有了兩種設想:

第一種是地熱能,用異能的便利向下挖一個深深的礦洞,觸及地底的高溫層,再用導熱能力極佳的介質吸熱,用“燒開水”的發電方式來利用熱量。

第二種種是重力發電,也是利用異能能夠無視礦物質重量的特性,在基地四周挖幾個300米深的圓柱空洞,然後將巨石透過多輪結構轉動發電機,巨石降到底了,再重新移到頂上,調整好速率,300米足夠巨石拉一整天了,300米也方便自己操控,可以源源不斷的產生電能。

雲海省的地熱資源豐富,但是很可惜水尾鎮附近並沒有什麼溫泉一類的地熱資源,那就需要他向下挖掘,挖掘到足夠深的地方然後注水引導地熱能上來地表,但是因為是非自然形成的地熱資源,它的穩定性堪憂需要考慮的引數極多,除非家裡的地下有天然的地熱資源,否則他不會輕易嘗試。

重力能則是安全無副作用成本相對較高,自己離開頂多是停下發電,而且也可設計備用的畜力發電,透過多齒輪的結構減輕了重量,讓牛像拉磨一樣,緩緩將巨石拉到頂端再放下,也不是不行!

經過多方考慮,他決定用第二種方法,用儲備的材料造了5個重力發電井。

重力發電井深達300米,最上方是一臺大功率發電機連線著兩套巨大滑輪組,滑輪組則死死用鋼繩拉住了一塊重達50噸的長條形花崗岩了,將下落速度調整到預定的的速率,5臺機器,同時鬆開剎盤開始緩緩下墜,於此同時能源層的控制檯也亮起了發電功率的數值。

僅有寥寥5千瓦時的功率,李強眉頭皺起,這與預計的不同,設計中整個基地的一天電能消耗量在3000度左右,並且這個高峰至少會持續12小時,也就是會有2000度耗電會集中在12小時內,為了保持這個效率只是每小時至少需要進200度電。

還缺少40倍的差額,這點倒不難,調整下墜速率即可,只是井就有些不夠深了,自己總不能一直呆在基地裡,先是調整了一下速率,直到下墜速度為1/s的時候,發電功率來到了245千瓦時,5分鐘的時間下墜完畢,現在自己要考慮的就是加深重力井還是增加數量了。

製造的消耗倒是不大,但是增加的深度過深,如果將來自己不在了,後人要維護重力井就是個老大的難題了,光是地底的壓力差,就足夠用讓人撓頭了。

但是是增加數量吧,一旦開始老化,肯定是連環效應,全部都會出問題,後人哪有那麼多零部件。

李強煩躁的撓了撓頭,算了,兒孫自有兒孫福,大不了自己以後給他們留下一些應急手段,選擇了增加一倍數量的井然後加深井深到6000米。

說幹就幹,李強卯足勁開始向下挖掘。

當他挖到2000米的時候開始覺得不對勁,周圍的溫度變高了,他趕緊給自己裹了一層隔溫的石棉,隨著他挖到了3000米,溫度好像變得更高了,他隨手做了一個汞溫度計,發現溫度已經達到了180度了,這個深度不應該呀?難不成這是乾熱岩層?我們家地底竟然有片乾熱巖?

原先他也打算做人為製作乾熱岩層,但是奈何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