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盯著桌上的香匣,以及那些木盒,心緒千迴百轉,雜亂無章。
冬日的暖陽消逝,地上的金光,被雲掩去。
寒氣更加攏聚,她卻不覺得冷,緩慢困難的走下臥榻,來到桌邊。
她絕對不會原諒,關靖的所作所為,但是,她的確很想知道,他日以繼夜的,到底是寫了什麼。
究竟是什麼內容,讓關靖這麼用心?讓韓良如此珍惜?
她拿了最上面,標著卷一的木盒,推開密閉的盒蓋。
裝著絹布的木盒,做工精細,是防水的,一隻木盒裡,就收好幾卷絹書。她拿出最上頭的一卷,在桌上攤開。
他剛硬工整的字跡,躍然眼前。
治國之策
治國,當以民為先,以法為則。
有法,方有據,依法而論據,才成規矩……
中原大陸,東有人海,北有荒原,西有高山,南有萬林,物產繁多,該是富庶之地,可吾輩之大陸,以沈星江為隔,一分為二,多年爭戰,耗損不計其數,實是愚昧之舉……
大陸之東,海上之外,有國無數;大陸之西,高山之外,有國無數;之其南、之其北,亦是如此。世上強權所在多有,眾皆虎視之耽耽,唯統一沈星江南北兩岸,方有足夠之國力與諸國抗衡……
統一之後,需先立法,興學校,令民書習……
教民去南北之偏見,方能共榮共利……
她不敢相信,自己看見了什麼。這不像殺人如麻的關靖會說的話,不像他在做的事,但是,他卻將這些文字,全部都寫了出來。
他所寫的,全是治國之道,該如何治國,如何建設,如何才能國富民強。
而且,他所書寫的內容,不只是為了南國,不只為了,他征服的地方,而是為了南北兩國。
她忍不住驚愕,一卷又一卷的看下去。
十年內,須如何建設;二十年,須再做何事;三十年又該是如何。他沒有遺漏半點,寫得如此詳細,從綱要,到細則,條理分明。
他要人開通運河、修築官道、南糧北運、北弓南送。
他將北原之牧、南地之農、東海之漁、西山之礦,該要如何運用,全都寫得一清二楚。
他從國,寫到州,再從州再寫到縣。
每一個地方,他都清楚的寫明,那裡產什麼、有什麼,地形加何、物產如何、民風如何,他全都知道,甚至針對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做法治理。
窗欞的光影,在地上緩移消散,天光也從明亮轉為陰暗,當有軍僕進來,替她點上了燈火,她才發現不知不覺間,白晝已經過去了。
桌上,不知道什麼時候,擱了膳食,還是四菜一飯。
膳食都冷了,但是她不在意,餓了的時候,就吃下一些,然後再繼續看著那些絹書,沒漏看任何一個字。
那一夜,她沒有睡,而是看著、看著,看著。
第十三章
天亮了。
她無法相信,這些絹書上所紀錄的,是他所想的、所寫的,但是又不得不信。絹書上的筆跡,的確是他的沒錯。
這些文章,是千金難得的治國良策,要是她說出去,告訴任何一個人,這是殺人如麻的關靖,親筆所寫的,絕不會有人相信。
既然他想的、寫的,是這些,那麼為什麼他的所作所為,全都背道而馳?
還是說,絹書上寫的,是他以前的抱負?
不。
不是。
沉香很快推翻這個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