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魏大人聽了一肚子關於趙易的閒話對他很是不滿,但今日見到趙易在治民理政方面說的頭頭是道,請求大人指教又是誠意十足,心中火氣消了不少,特別是趙易提到二十年前青城人王小波、李順的事情,魏良石沉默良久。王小波、李順把巴蜀鬧得天翻地覆的時候,他還在京東東路做知縣,對巴蜀百姓暴動的原因很清楚。後來升遷到遂州做了知府,王小波、李順的事情順理成章的成為前車之鑑。
魏良石看著滔滔不絕的趙易,暗暗佩服這個年輕知縣博學多才,看問題透徹,很多話都能一語中的。
其實,在來遂州之前,趙易對遂州兩位主官做過調查瞭解。魏良石和石立均是進士出身,魏良石做官講究中庸之道,膽量較小,做事中規中矩,讓人挑不出大毛病。通判石立雖然肩負著監察遂州各級官員的職責,但為人比較世故圓滑,善於察言觀色投機鑽營。
談到最後,魏良石既沒贊成趙易的做法也沒直接反對,他只要求趙易做事要穩妥不能鬧出亂子。對於半年多青石縣沒來新知縣的緣由魏良石非常清楚,好不容易來了一個穩住要放在首位,否則無法對上面交代。
趙易臉上一副恭敬受教的樣子心中暗笑:魏良石行事風格果然如人所說凡事穩妥第一,可能跟他上了年紀有關吧,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管他是否支援,沒有公開反對就等於預設。
接下來拜見通判石立大人,趙易基本是例行公事,說的都是一些官話套話,態度絕對是下級見上級的那種恭敬。趙易不喜歡圓滑世故的人,也沒有和這種人打交道的經驗。
石立正襟危坐,官架十足,方臉上全是肅穆之色。他見趙易唯一關心的是這位探花郎的底細,被朝廷派到巴蜀做官的往往分兩種人:一種是背景深厚的,因為巴蜀富庶之地,遊玩享樂之風盛行,在這兒享幾年福便能很快高升;另一種就是沒有後臺的,才會被髮配到兩千裡外的貧瘠小縣。一開始接到吏部通知時,石立斷定趙易屬於第二種,因為青石上任知縣不明不白被人殺了,別人避之而還來不及,誰願意這個時候來冒險,弄不好也和柳通一個下場。但不久後又聽聞這個年輕知縣名動京城本事很大,是朝廷派來秘查柳通死因的。儘管將信將疑,但查不出實證前他不會貿然決定什麼,所以面對周都監和鄭參軍或明或暗流露出的對趙易的不滿不置可否。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他等著魏知府對趙易的態度。
趙易自然不知道石立想的這些,他坐了很短時間便告辭出來,然後奉上一些青石特產,當然這些特產魏大人也有一份。這些東西不值錢,僅表達一份心意而已,至於兩位大人如何想趙易沒放在心上。
趙易前腳離開遂州,孫虎後腳就到了。孫虎此來是帶著重禮的,他要打點的可不止知府和通判,府衙六品以上身居要職官員或多或少都能收到孫家的好處。在拜見周都監和鄭參軍時,他順著二人的口吻拐彎抹角、添油加醋的說了不少趙易的壞話。周都監和鄭參軍都託付他好好照顧關在青石大牢的週三生和鄭義。
孫虎藉機鼓動他們,想方設法挑唆知府大人,由州府接手重審案子,儘早把週三生和鄭義放出來。做完這一切,孫虎心滿意足的回到青石。
剛進家門,孫虎被老爺子告知要大張旗鼓宴請知縣大人,地點就在孫家最大最豪華的酒樓——宴春樓。
“爹,咱們孫家為什麼要對姓趙的低三下四?”孫虎憤憤說道。
“你懂什麼?姓趙的在你之前去見了知府魏大人和通判石大人,前幾天還去了涪江檢視。”孫奉賢眯著眼說道。
“這跟咱孫家有什麼關係?”孫虎一臉的疑惑。
“核查人口土地總跟孫家有關係吧?”孫奉賢瞪了孫虎一眼,對這個勇武有餘智力不足的兒子有些無可奈何。
“姓趙的這麼做明顯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