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彙報,周晨只是問了一句話:
“在接受的時候,你知道他的資金來源嗎?”
林唐苦笑著說道:
“只知道是哥譚財閥,但具體是誰,我也並不清楚。”
周晨點點頭,便陷入了思考。
林唐的做法,站在他的位置上來說,並不能算是錯誤。
發展,是任何機構組織最核心的需求。而發展路線,則是每個組織的領導人,最艱難的決定。
事實上,這個問題,就算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領袖,也沒有辦法做出百分百正確的決定。
因為,無論是怎樣做決定,都會有這樣抉擇的好處,與相對應需要承擔的代價。
領導的意義,就是在萬千路線中,選擇最適合當下的那一條道路。
這一條道路,不一定是當下的代價最小的,卻一定是在他的目光所及的時間範圍內,總的代價最小的。
而領導和領袖的區別,就在於這個目光所及的時間範圍,是十年,是他的一生,還是即使他離去,依然能被影響的未來。
林唐面臨的困境,其實非常經典。
這種類似的困境,在周晨前世的華國,建國之初,同樣面臨過。
彼時,百廢待興,一切欣欣向榮,大戰初定,國內面臨著急切的發展需要。
當時的領導層,同樣面臨著兩個抉擇。
面對極速發展的工業需求,那些大型裝置和工業能力。
買?還是造?
國內,爭論紛紛。
當時,時任領導與此時的林唐一樣,作出了先發展的決定。一心想要藉助外資,將國內的經濟先發展起來。他所關注的,正是發展的重要性。
畢竟,戰亂多年,民眾早已苦不堪言,如何快速的恢復經濟,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至少不要餓肚子,是他們的使命與追求。
可當時的領袖,卻從更遠的視角,看到了這樣做的弊端。
產業的發展,一旦受制於人,那後世想要重新拿回產業主動權,就必須付出成千上萬倍的代價。更有甚者,一旦產業的發展培養起了既得利益者,他們就會如同這數千年的輪迴一般,重新成為趴在人民的軀體上的吸血蟲。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慢慢的壯大,然後形成壓在人民頭上的新的大山。
如此一來,他帶領著人民,於最艱苦的歲月中,用數億人民的鮮血與犧牲換來的和平與發展的機會,將會兵不血刃的重新被人拿走。
於是,他選擇了重新扛起責任。在古稀的年紀,再次帶領著他的戰友們,從頭開始,從零開始,一磚一瓦自己造,一樹一苗自己栽。
70年後,當這株小小的幼苗,終於重新長到了參天的高度,開始直面統治全球的風雨時。
早年間,牢牢紮下的根,成為了這棵大樹面對狂風驟雨時,最堅定的底氣。
很難想象,如果當初,所有的產業都立足在了別人的產業鏈基礎之上。
那狂風驟雨襲來的時候,這棵大樹,能堅持幾個回合?
更別說在狂風驟雨的侵襲之下,保護住大樹底下躲避風雨的小動物們了。
想到這裡,周晨的信念,也就越發的堅定。
他看向林唐,語氣平靜而堅決。
“如果,撤出這位所謂的委員長的資金。”
“華夏學院將面臨什麼樣的困境?”
聽到周晨的話,林唐的第一反應是,市長怕不是瘋了。
緊隨其後的第二個念頭便是:如果這是真的,那學院的上上下下,恐怕都要瘋了。
看到林唐有些猶豫的樣子,周晨明白,林唐還沒有看透委員長的這個局。於是,他詳細的給林唐介紹了一下,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