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這個地名來自上古百越語,意思是“善道,好的道路”。
因為地勢平坦,水網發達,成為了重要的交通樞紐。
衣冠南渡時,大量的北方士族和流民,從盱眙湧入徐州南部避難。
為了安置人口,王導推行僑寄法設定了南幽州、南兗州、南青州。
東晉實際控制的半個徐州,擠滿了大大小小的世家和依附於他們的流民。
迅速擴張的人口形成了龐大的消費市場。
幽、兗、青、徐四州,犬牙互動,管理混亂。
盱眙也就成了像賈元這樣的商人,逃避商稅的必經之地。
徐叔濯擔任的這個橫野將軍,品級不高。
現在,卻是徐州武職裡最讓人羨慕的將領。
徐叔濯興奮地搓搓手,囑咐起幾個裨將。
“帶人過去盤查勘合、官憑、路引,如是徐州簽發,常例抽貨物一成,南幽、南兗、南青的,抽三成,揚州、南幷州的,先告訴咱是誰家的船,別出岔子!”
“喏!”
幾個裨將領命而去。
僑寄法將北方遷入的人口稱為僑人。僑人不列入當地的戶籍,接受僑州郡縣的管理,還不用負擔國家的賦稅和徭役。
南豫州商戶的貨物自然是不用交稅。
但是沿途少不了要獻出一點,給像徐叔濯這樣的武將。
畢竟沒有他簽發路引,貨物可出不了關,進不了城。
當然,這個肥差,自然少不了上下打點一番。
只是他運氣不好,這段時間沒撈到多少油水。
船剛一進水寨,一群士兵立刻圍在碼頭上。
從苻堅準備統一天下,發動南征開始。
徐州人心惶惶。
盱眙水寨也半年多,沒有商隊到訪。
少了往來商隊的貢獻,這些人的日子相當不好過。
“你別下去,我去應付!”
看見碼頭上人頭攢動,賈元叮囑起霍利。
“戴好遮面巾,不要下船!”
船隻在碼頭下了錨。
隨從們收起風帆,搭好船板。
朱擘扶著賈元下了船。
看到賈元右肩掛著比腦袋還要大的鐵鉤。
前來盤查的眾人無不屏氣凝神。
“先拿來勘合、印信、路引。核驗後,再行卸貨。”
跑了不知多少趟的賈元,還沒進寨就知道。
這守將又換人了!
往常在吳郡四姓的庇護下,只要報上姓名,籍貫。
水寨大門一開,就能直接向東,朝淮陰前進。
這種肥缺,往往是價高者得。
身後還要有某個世家充當後臺。
不過,這次賈元的後臺,更大一些就是。
瞥了一眼,有些頤指氣使的裨將。
他用眼神示意朱擘,把令牌拿出來。
朱擘從他衣襟裡摸出令牌。
一拿出來,令牌反射出的金光,晃得人睜不開眼。
裨將們慢慢湊近,看清了上面的圖樣。
“咱去稟報將軍!”
一人反應過來,慌慌張張地跑遠了。
餘下眾人面面相覷,隨後納頭便拜。
“末將不知,大人到此,失敬失敬!”
“可看清了?”
徐叔濯聽著裨將的報告,有些不可思議。
“卑職看得仔細,屬實是北府軍令!”
“哎!”
徐叔濯重重地嘆了口氣。
算來算去,居然是最差的情況。
是謝家派來的人。
無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