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雋在桌案上筆若游龍,然後把寫好的書信,命人張貼在城內各處。
同時,送往幽州各郡。
文書出。
百姓爭先觀看,奈何目不識丁,不解劉雋之意,有識字之人,站出來,為眾人解惑。
“侯爺的意思,是想要更多的人才,來治理州郡,為百姓造福,為此侯爺願意散千金,以求一善於農耕的人才啊。”
百姓大驚,千金求一個知道種地的官?
百姓不解其意,但是都知道,劉雋是為了幽州可以有更多的糧食,但是千金未免太多了。
“我們幽州,有侯爺在此為我們牟利,已經是我們的福分了。”
“侯爺如今讓我幽州不用飽受戰亂之苦。”
“如今幽州人口倍增,糧食勉強夠用,我等本已知足,不想侯爺不止如此,想要我們更好的生活啊。”
“生逢亂世,只有侯爺,真心把我等平民當做人來看待啊。”
百姓們你一言我一語的敘說著。
不止涿縣一地如此,幽州境內各郡縣皆是如此,可見劉雋深得民心。
塞北草原上,閻柔和田豫也收到了劉雋的書信。
信中,劉雋安排二人,在草原上尋找經驗豐富的牧民,負責傳授經驗,大量在草原上放牧,囤積牛羊。
二人對此就不敢怠慢,堅定不移的執行劉雋的指令。
劉雋招收農業人才的訊息,很快傳遍了幽州,甚至傳到了其餘諸侯那裡。
各諸侯對此嗤之以鼻,唯有曹操等少數幾人,眼神一亮,認為劉雋此舉頗為利民。
但是由於財力物力有限,沒有辦法付出更多精力在農業方面。
其餘州郡不似幽州安穩,所顧慮的地方太多,而且諸侯並未如同劉雋一般,心繫百姓。
各種糧草充足,誰人會管百姓死活。
但也正是因此,才凸顯出來劉雋的愛民仁德之心。
故而,百姓無不向往劉雋為之一地之主。
而隨著劉雋仁名傳播開來,那一紙千金求才的文書,也被眾人傳閱。
幽州苦難之地,百姓久受疾苦。
我自到任以來,兢兢業業,偶有政績。
使得百姓頗有餘糧,不至流落他鄉。
後平鮮卑烏桓,收北方千里草原。
自此幽州各地,不再久經戰火。
爾至今日,地寡人多,百姓勉強餬口。
然而飢寒交迫,遠走他鄉者,甚多。
我心悲傷,欲求大才專心農業。
以千金求一人,可使幽州百姓富足。
不再飢寒交迫,易子而食。
此人不求其他,唯才是舉。
若可使百姓人人有飯可食。
我願許之高官厚祿,此生無憂!
劉雋這一紙書信,簡單明瞭,言辭真摯。
大概意思就是,想要得到一個農耕的人才,讓治下百姓都有一口飯吃,為了達到這個目的。
劉雋許以高官厚祿。
百姓都是感動不已。
而那些諸侯則是認為,劉雋此舉不過是圖個仁義的虛名,等人才去了,不過也是做做樣子。
所以這些諸侯也就不去管了,這虛名讓他得去罷了。
而曹操等雄主,則是看的更遠一些。
陳留
曹操對麾下謀臣武將說,
“某認為,劉子安此舉並非貪圖那仁德虛名。”
“當是真心求一良才,一來為了百姓,二來乃是收人心,其三乃是為了幽州。”
眾人不解,戲志才和陳宮對視一眼。
陳宮緩緩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