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雋等人來到山上和張遼匯合,山底的胡人拼命的向外逃跑,一邊扒開亂石,一邊向山上爬,張遼命人擊落上爬的敵人,但是在山谷底下扒亂石的胡人,卻不予理會,任其逃跑。
“圍三缺一,指揮有度,文遠,真乃世之良將。”沮授看著山上的張遼指揮若定,不禁誇讚道。
戰鬥一直持續到傍晚,眾人下山清理戰場,此戰殲敵兩千餘人,多是窒息和踩踏而死,胡人首領也在其中,其餘俘虜一千餘人,剩下一千餘人逃脫了,短時間內也是無力侵擾馬邑了。
眾人押著俘虜回到城內,城中守軍聞之胡人大敗,皆呼“神勇。”縣長聽說胡人被擊退,連忙派人來迎接眾人。
“諸位真乃我雁門英雄啊!”鄉長滿臉油膩的向眾人走來,“多虧本縣令坐鎮城中,諸位才能在外安心殺敵,我等合力擊退了胡人啊。”
周遭百姓皆不恥他的這副嘴臉,貪生怕死也就罷了,竟然還如此厚臉皮。
“此戰全賴劉居士神勇連斬數將,沮先生料敵在先,我等血戰,與你何干?”一鄉勇聞言大怒,指著縣長說道。
縣長臉色陰沉,“你一莽夫知道什麼,老夫不與你爭辯。”
隨即,話鋒一轉,在眾人中尋看,“城門前的英雄為何不在?”
眾人這才恍惚,此戰主角竟然沒有一同回來。
“剛剛我看兩位先生騎馬向南而去了。”
縣長裝作惋惜,“真是義士人傑啊,功成身退,不過老夫一定上書朝廷,表其功績。”
眾人心知,恐怕這縣令見主人公不在,要把功勞都寫在自己身上了,眾鄉勇見狀憤憤不平。
張遼此時看著縣長押著俘虜帶人離開,心中也不是滋味,當下辭去官身,散盡家財分與眾鄉勇,出城追趕劉雋而去。
……
“子安,我等如今不告而別,是否不太妥當。”
“公與,我如今若回城中,恐縣令忌憚,多生事端,不若早早離去省的一身麻煩。”
“我觀文遠是一員良將,主公難道不想收入麾下?”沮授似笑非笑著看他。
“知我者,公與也。”劉雋二人相視一笑。
“我亦知文遠之能,然我如今一白身,文遠已有官職在身家在雁門,我豈可勸其棄官舍家隨我而去?”
劉雋心中是想騙走這員猛將,但是正如自己所說,現在還不是好時機,日後一定還會相遇的。
劉雋沮授二人並肩騎馬而行,只聽身後有人呼喊,轉頭一看,竟是張遼疾馳而來。
“子安,公與,何故不辭而別。”
劉雋二人下馬相迎,張遼行至近前翻身下馬,再次問道,“子安,公與,何故不辭而別,棄我而去?”
“文遠誤會了,子安本是為避官而外出遊歷,此次又出此風頭,回城必受百姓拜謝,子安不願如此,這才不辭而別。”
“是啊,我與文遠一見如故,心中不忍離別啊。”
張遼聞言也是心中感動,“兄長緣何避官不受?”
“如今漢室凋敝,宦官弄權,奸佞當道,非是我等有志之士出世良機啊。”
“何時才是良機?”張遼追問道。
沮授接過話來,“文遠覺得這天下如何?”
“風雨飄搖,恐不久必生戰亂啊。”
“不錯,天下必亂,非寥寥幾人可改變,我欲集天下志同道合之士,於亂世而起,扶大廈之將傾,建不世之功業。”劉雋豪言到。
張遼見劉雋有如此豪言壯志,心知自己沒有做錯選擇,“遼此來,早已變賣家財散於同鄉百姓勇士,遼仰慕兄長仁義豪氣,今見兄長有此大志,遼願追隨於兄長,共建大業。”
劉雋沮授二人聞言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