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魏國五子良將之一,鎮斬踏頓,大破烏桓,合肥之戰百人大敗孫權十萬大軍,威震逍遙津,後世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劉雋沒想到會遇見張遼,劉雋雖然熟悉三國,但是更多是受演義影響,只知道張遼是呂布手下後來才投降曹操,不清楚他的出身,偶然間竟然遇到了張遼。
“文遠客氣,皆是世人繆讚了,我觀文遠氣勢不凡,回馬邑之後定要與我暢飲。”
“求之不得。”
“子安,說來我能帶來這百騎前來支援,多虧文遠啊。”沮授來到二人面前,看了看身後的杜氏等人,“咱們一邊回城一邊說。”
“好,咱們邊走邊聊。”
“回城。”張遼一聲令下,百人齊刷刷調轉馬頭。
原來劉雋出城之後,沮授便在城內召集義士,張遼和劉雋二人同在驛站,仰慕劉雋所為,但未帶兵器馬匹,便緊隨沮授,見沮授召集義士,欣然加入。
張遼是本地人,頗有資財,武力過人,喜歡結交豪傑義士,在雁門郡頗有威名,少年便任職郡吏,張遼加入義軍之後,招募同鄉勇士百人,和沮授一同來到縣衙,痛斥縣令,得鎧甲兵器一百套。
杜家聞之此義軍欲救自家大小姐,便出百匹戰馬以資軍用。
劉雋聽完之後讚歎張遼豪氣有膽色。
“遼於雁門,曾聽聞涿郡劉玄德,仁慈愛明捨生取義,其弟劉子安,千里救兄,於萬軍中怒斬魁頭,為兄報仇,闖太守府殺太守,實乃義薄雲天膽氣豪。”
“雖然隱居於桃園,但我等武人無不知桃源居士之名啊。”
“文遠繆讚了,我與你年紀相仿,意氣相投,不如我們表字互稱可好。”
張遼爽朗開口,“遼之所願也,子安兄。”
張遼如今十六歲,與劉雋相仿,因其仰慕,故稱其為兄。
眾人談話間,已經回到了馬邑,昨晚討回來的百姓,早已經宣傳了劉雋的神勇,加上有人認出了劉雋,正是昨日驛站獨騎而出的少年,一時之間,劉雋單騎出塞的英雄豪氣,廣傳於馬邑城中。
“茵兒!”一華髮老者在僕役攙扶下快步走來,正是杜氏父親,杜家家主杜忠。
“父親!”
大街上父女二人相擁而泣。
杜忠雖然頗有錢財,但老來得子,只有一個寶貝女兒,視若掌上明珠,聽說女兒被劫走,幾度昏厥。
昨日聽聞有義士要去營救被劫百姓,立刻收集馬匹糧草相助,好在蒼天有眼,女兒被救了出來,杜忠便迫不及待的趕來城門處,正好與劉雋等人相遇。
“老朽多謝諸位壯士救命之恩。”杜忠對著張遼等人重重一禮。
“老丈快快請起,此次我等什麼也沒幫上,全是子安兄一人之功啊。”張遼扶起杜忠,引到劉雋面前。
杜忠抬頭看見面前少年劍眉星目,甚是英武,但心中還是不太相信,回頭看向杜茵三人,杜茵微微點頭。
“是啊,我認得他,昨夜就是此人救我等歸來。”
“不錯,一人一馬如天神下凡,殺的胡人大亂,我們才趁機逃出。”
“多謝將軍救命之恩。”
人群中被救出百姓認出劉雋,紛紛大拜,將劉雋圍住了。
劉雋連忙上前扶起跪地百姓,“扶危拯溺實乃我輩之本分,諸位快快請起。”
眾人直呼大義,良久之後,劉雋等人在眾人感謝中脫身離開。
“義士留步!”
劉雋等人回頭,只見杜忠在後邊趕來,“老朽乃是杜家家主,杜忠,為感謝諸位豪傑義士,已在家中擺宴設席,為諸位接風洗塵,還請諸位莫要推辭。”
劉雋與沮授相視一眼,如今自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