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愛他、又不順服他的人類。他該怎麼做呢?那就是上帝的難題。
有一個方法就是消滅全人類,從頭再來。上帝試過這個方法。不過有件事我上次沒有提到。挪亞出了方舟之後,不久就發生了喝醉酒、赤身裸體的事件。從那個時候開始,可悲的故事又開始重演了。連挪亞和他的家人都不例外。上帝必須另外想方法,當然他早已經知道該怎麼做。不是拯救人類脫離自己的罪,而是解決他的難題。
有人問我一個問題:上帝為什麼造人?答案很簡單:那就是上帝已經有一個兒子,他很愛這個兒子,所以他想要有更多的兒子。沒有更簡單的答案了。我們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上帝想要更多的兒子。但是,悲哀的是,上帝最後卻這樣說:真希望當初沒造他們。
上帝該怎麼做呢?他很清楚該怎麼做。他透過亞伯拉罕,開始解決他自己的難題。如何處置悖逆的人類,上帝選擇透過一個民族來解決問題。哲學家稱之為“獨鍾之惡”。真是驚人之語。“獨鍾之惡”的意思就是:上帝為什麼只選擇猶太人?為什麼不用中國人來救中國人?用美國人來救美國人?用英國人來救英國人呢?上帝他選擇用猶太人來解決問題,實在讓我們覺得有點反感。有兩個詩人,一個叫做威廉諾曼尤爾,另外一個叫塞索布朗,兩個人都喜歡寫短詩。一九七六年才過世的威廉諾曼尤爾,寫了下面這首詩:
,!
多麼奇怪,
上帝既然選擇猶太人。
這是很精彩的一首詩。這首詩後來經常被引用。後來塞索布朗決定接龍,寫下第二句,他這樣寫道:
更奇怪的是,
很多人選擇猶太人的神,
卻又藐視猶太人。
這兩首詩為哲學家的“獨鍾之惡”做了最好的總結。如果你家有三個孩子,買糖果給他們的時候,可以有兩種做法。可以買一袋糖果交給其中一個,然後叫他去跟他的兄弟姐妹分享;也可以買三條巧克力棒,給他們一人一條。你說哪種做法會讓家中比較和諧?每個都給糖果的做法容易多了。可是,我們為了成就一個家庭,所以,必須把糖果給其中一個,再讓他跟其他人共同分享。那就是上帝的做法。
上帝並沒有差他的兒子做美國人、做中國人、做印度人等等,而是選擇了做猶太人直到如今。他吩咐猶太人說:你去跟大家分享。上帝就是用這種方法來拯救我們。那是上帝的選擇,所以,他才會自稱為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神。
創世紀第十二到五十章,主要是在講四個人的故事,其中三個人是放在一起講,第四個人則很不一樣。這個單元只談這三個人,下個單元再講第四代的事。上帝自稱是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神,就這三代。我們必須要了解為什麼。研讀這三個人的故事,我們會發現:這三個人和各自一個親戚之間,有一個對照的關係。
和亞伯拉罕對照的,是侄子羅得;
和以撒對照的,是同父異母的哥哥以實瑪利;
和雅各對照的,是雙胞胎哥哥以掃。
這三種關係越來越親。從侄子到同父異母的哥哥,再到雙胞胎哥哥,上帝在這裡再度藉此指出人類的兩種後代,兩者是截然不同的。這些故事都在挑戰你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挑戰你的是:你是雅各還是以掃?你是以實瑪利還是以撒?你是亞伯拉罕還是羅得?當你讀這幾章的時候,必須要不斷地問自己這個問題。你是屬於哪一種?你是站在哪一邊?所以,主要是在講三個人的故事。
但是,有些人不相信創世紀這幾章講的是真實的故事,他們認為這些故事只不過是傳奇故事,或是民間流傳的英雄故事而已,也許其中的內容有幾分真實,但是其實只是傳奇故事。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人懷疑這些故事的真實性。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