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正統三十六年年初,京城的天空還被冬日的寒意緊緊包裹著,皇宮內卻瀰漫著一股緊張而又充滿期待的氣氛。
朱銳坐在御書房中,眉頭微微皺起,手中緊緊握著一份摺子,眼神卻有些遊離不定。他心中一直在反覆思考著一件關乎國家未來的大事——立太子。“朕的江山,需要一位合適的繼承人來守護。見泓聰慧善良,且是朕與皇后所生,倒是個合適的人選。但此事關乎重大,還需與朝中重臣商議一番,方能定下。”朱銳心中暗自思索著,不自覺地輕輕嘆了口氣。
他站起身來,緩緩踱步走到窗前,望著窗外那一片莊嚴肅穆的宮殿樓閣,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責任感。他微微挺直了身子,深吸一口氣,然後轉身對旁邊的太監說道:“傳朕旨意,召首輔于謙、兵部尚書孫鏜、工部尚書高谷、刑部尚書俞士悅、禮部尚書李賢、戶部尚書王佐、吏部尚書王直、都察院左都御史商輅、大理寺卿黃養正等重臣前來御書房議事。”
太監領命而去,不一會兒,各位重臣紛紛來到御書房。他們行禮後,各自站在一旁,心中都在暗自猜測著皇帝此次召見的目的。
朱銳看著眾人,緩緩開口說道:“諸位愛卿,朕今日召你們前來,是有一事想與你們商議。朕欲立皇子朱見泓為太子,不知你們有何看法?”
于謙率先站出來,他微微躬身,目光堅定地看著皇帝,臉上帶著莊重之色,說道:“陛下,立太子乃國之大事,關乎社稷安危。皇子朱見泓品行端正,聰慧過人,且為皇后所出,身份尊貴,臣認為是合適的太子人選。”說著,他抬起頭,眼神中透露出對國家未來的憂慮與擔當,“如今國家正值發展之際,需要一位有智慧有品德的繼承人來引領。皇子在平日的言行中,已展現出非凡的氣度和見識,臣相信他有能力承擔起未來皇帝的重任。”
孫鏜也緊接著說道,他神色認真,眼中帶著幾分讚賞,“陛下,臣附議。皇子朱見泓自幼便展現出非凡的聰慧,對兵法謀略也有一定的瞭解。上次在與臣談論軍事佈防時,他提出的一些見解雖顯稚嫩,但也不乏閃光點。若將來繼承大統,必能帶領大明走向繁榮昌盛。”孫鏜一邊說著,一邊微微拱手,臉上帶著對朱見泓的讚賞之色。
其他重臣也紛紛表示支援立朱見泓為太子,他們各自闡述著自己的理由,御書房內氣氛熱烈。
朱銳聽著大臣們的意見,心中微微點頭,臉上也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看來諸位愛卿與朕的想法不謀而合。見泓這孩子,朕也一直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成為一位賢明的君主,帶領大明繼續繁榮下去。”朱銳說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對朱見泓的期望和疼愛,不自覺地微微眯起了眼睛。
然而,就在這時,工部尚書高谷卻微微猶豫了一下,然後站出來說道。他臉上帶著一絲謹慎與擔憂,眉頭微微皺起,“陛下,立太子之事固然重要,但皇子朱見泓年紀尚輕,是否還需要更多的歷練和考驗呢?臣並非反對立他為太子,只是擔心他能否承擔起如此重任。”高谷說著,眼神中帶著一絲憂慮,不自覺地偷瞄了皇帝一眼。
朱銳微微皺眉,看著高谷說道:“高愛卿所言也有一定道理,但見泓自幼便接受良好的教育,朕也一直在悉心培養他。而且,他在一些事情上已經展現出了過人的智慧和決斷力。朕相信,他有能力成為一位優秀的太子。”朱銳的語氣堅定,他對朱見泓充滿了信心,但也理解高谷的擔憂,不自覺地輕輕點了點頭。
高谷連忙躬身說道:“陛下聖明,臣只是提出自己的一點擔憂,並無其他意思。既然陛下對皇子如此有信心,臣也相信皇子一定能夠勝任太子之位。”高谷知道自己的意見可能會引起皇帝的不滿,所以趕緊表明自己的立場,額頭上微微冒出了汗珠,臉上帶著一絲惶恐。
朱銳點了點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