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紅木的匣子遞了過來,匣子上的金鎖在陽光下閃爍著神秘的光芒。
大太監王振也將鑰匙遞給胡。
胡濙接過鑰匙的手微微顫抖,他知道,這把鑰匙開啟的不僅僅是一個匣子,更是這些舉子們的命運之門。
胡尚書緩緩的開啟匣子,那輕微的 “咔嚓” 聲彷彿在大殿中放大了無數倍。
他的臉上滿是敬畏之色,恭謹地把聖旨緩緩取出,深吸一口氣使自己鎮定下來,隨後朗聲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於今日所設殿試策論之題目為:當下我大明內憂外患,應如何才能達成強國富民之願景?
欽此。”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殿中得到舉子們紛紛高呼。
他們的聲音中充滿了對皇帝的敬意和對這場考試的重視。
隨後,舉子們紛紛起身,又依次落座,旋即開始全神貫注地答題。
朱銳則靜靜地凝視著他們,目光中滿含期待。
他的視線在大殿中緩緩掃過,只見大殿之中的舉子們整整齊齊地被劃分成了二十行,每行均有十五人。
每位舉子的面前都擺放著一張大約兩尺見方的方桌,那方桌之上,筆墨紙硯一應俱全。
此外,每行都安排了一名來自禮部的官員負責監考。
,!
這些監考官員們個個神情嚴肅,目光如炬,銳利的眼神彷彿能夠洞察一切。
大殿之中有人已經開始動筆,那筆尖在紙上劃過的聲音如同春蠶在啃食桑葉。
有的人眉頭緊鎖,還在思索,在腦海中搜尋著最合適的答案。
朱銳的心中也有些緊張,他知道,這場考試不僅僅是對這些舉子們的考驗,也是對他這個皇帝的考驗。
他希望能從這些答卷中找到真正能夠為大明效力的人才。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大殿中除了紙張的沙沙聲,安靜的出奇。
約莫一個時辰後,有人開始交卷,交完卷後,跪地向皇帝朱銳磕頭,之後轉身退出大殿。
兩個時辰後考試結束,隨著一聲清脆的銅鑼聲,還未完成的舉子們紛紛放下手中的筆,站起身來。
他們有的面帶自信的笑容,有的則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
眾人紛紛磕頭並退出了大殿。
朱銳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心中充滿了期待。
當天下午,主考官們緊鑼密鼓地開啟了閱卷工作。
他們全神貫注,目光如炬,仔細地閱讀著每一份答卷,哪怕是最細微的一個細節都絕不放過。
歷經層層嚴格篩選,主考官們從眾多答卷中遴選出了最為優秀的十張,隨後呈遞給了在御書房中焦急等待的皇帝朱銳。
朱銳端坐在御書房內,面前整齊地擺放著這十張答卷。
他神情專注,一張接著一張地仔細翻閱,彷彿能從每一份答卷中聽到舉子們的心聲。
他時而輕輕點頭表示讚賞,時而微微皺眉陷入沉思,內心不斷地對這些答卷進行著比較。
這些答卷皆才華橫溢,各具特色,有的言辭犀利、觀點獨到,卻似乎過於激進;有的論述詳實、邏輯清晰,但又欠缺了一些創新思維。
在長時間的反覆斟酌與思考後,朱銳終於艱難地從中選定了狀元、榜眼和探花。
次日,禮部的官員們便將進士名單張貼在了衙門前。
那紅底黑字的榜單,在陽光下格外醒目,彷彿承載著無數人的夢想與期望。
榜單上,一個個名字熠熠生輝,向世人宣告著新科進士們的榮耀。
【
一甲,三人。
狀元王鼎、翰林院修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