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書房,王羲之沒說什麼,而是立即走到書桌前寫了起來,寫完後,他兩手提起紙張伸到古壺面前。
古壺一看,大哥寫的正是剛才自己說的那三句話——“百姓安居樂業,官員風清氣正,萬事繁榮興旺。”
“賢弟。”王羲之說,“這三句話,寫在紙上輕飄飄,要真做起來,猶如舉起泰山啊!我們能做到嗎?”
“大哥!”古壺鄭重地說,“原來做不到,可是現在我們有條件去做了,就算不能完全做到,至少也能開條先河,讓天下人都能看到希望。”
“什麼條件?”王羲之問。
古壺:“其一,當今皇上開明而有智慧。其二,這三條目標,是為天下百姓好,能得民心,也是為皇上好,能得君心。”
“其三,以現在兄弟我的威望的實力,足以讓皇上同意我們的策略和實施這些策略,不是嗎?”
王羲之微笑著點頭,激動地說:“賢弟正當盛年,我雖暮年,亦當老驥伏櫪,陪著賢弟再轟轟烈烈一回,則死而無憾也,說一說吧,具體該怎麼做?”
接下來,古壺用了一個多時辰的時間,詳細地說了自己早就思考成熟的治國方略和具體措施。
王羲之聽完,無不折服地說:“賢弟之大才,兄望塵莫及!”
古壺笑道:“非也,千年之後,肯定無人再記得我古壺,可是,大哥你的光輝,卻會照耀萬古。”
王羲之指點著古壺:“你也學會恭維我了,千年之後的事,誰知道呢?”
“我知道啊!”古壺脫口而出。
“你知道?哈哈哈——”王羲之大笑,“你能活一千歲?兩千歲?賢弟你真會說笑,哈哈哈——”
“哈哈哈——”古壺也大笑,“我不能活一兩千歲,可是我能穿越一兩千年,說出來大哥也不會相信,我就不說了。”
古壺笑得眼淚都流了出來。
王羲之拍拍他的肩膀說:“不說笑了,說正事吧,我進宮去面見皇上,約個時間,細細地把你的治國方略向皇上說說,怎麼樣?”
“好,有勞大哥了。”古壺用手背拭去笑出的淚水,大聲說。
“我還有個想法。”王羲之指著那張寫著“搞定天下”的大紙說,“當年,我們落的印是墨手印,現在,我們再落上我們的紅腳印如何。”
“妙!”古壺大聲讚道。
說幹就幹,王羲之立即把那張紙取下來,鋪在平整的地上。第一次的落款“王羲之古壺同書。”其下是時間,“永和十二年冬月初四。”,落的印是兩人的墨手印。
這時,王羲之在第一次落的手印的下面,又寫下“王羲之古壺再誓”幾個小字,落上時間“永和二十年五月十八”一行小字。
然後,王羲之找來幾盒紅色印泥,倒在一塊小木板上攪拌在一起,脫了鞋子,把印泥塗抹在兩腳上,站到了紙上,然後向古壺伸出手。
古壺也照大哥做的,在自己腳上塗抹了印泥,牽著大哥的手站了上去。
兩人攙扶著,小心地從紙上退出來。
一看,四個鮮紅清晰的腳印,兩人相互望著,同時爽快地“哈哈哈”仰頭大笑……
三天後,古壺接到聖旨,皇上將在寧都城外的寧清山打獵,召古壺和王羲之,一同前往。
寧清山離寧都城百里,是專供皇上行獵理政的皇家獵場,山也不是太高,可因為是歷代皇家獵場,受到專門的保護,山中獵物也不少。
山上還有個高山湖,名叫寧清湖,湖中有很多魚。當然,作為皇家獵場,山上一應設施俱全。
這一日早上,天氣晴朗,皇上的行獵隊伍出城了,皇上的皇后、皇妃、侍女、跑腿的太監、禁衛軍士兵等,浩浩蕩蕩三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