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說了遷民入關的難處。
五十萬百姓,攜家帶口,全部遷入關內,車馬不夠。
此時天氣尚寒,道路難行。
沒有足夠的禦寒之物,百姓晚上如何捱過?
即使遷入關內,又如何安置他們?
住哪裡?吃什麼?
在寧遠,他們雖然窮苦,但是至少有房可住,有田可耕。
在沒有足夠清軍威脅的情況下,到了關內,他們什麼都沒了,豈會願意?
不願意,就得強迫他們遷。
這樣軍民難免生出齟齬,而會動搖遼東軍民和諧堅守的局面。
朱由哲想了想,說道:“實際上,事情也沒那麼緊急。慢慢遷吧!”
吳三桂皺著眉頭道:“陛下,遷容易,但安置難啊!”
朱由哲道:“永平府內有三衛,山海衛、撫寧衛和開平中屯衛。山海衛不能動,朕可以把撫寧衛和開平中屯衛給你。”
吳三桂有些不解,“陛下何意?”
朱由哲說道:“前段時間,朕查了一件私賣屯糧的案,撫寧衛和開平中屯衛的主要將領都牽涉其中。之所以到現在還沒動他們,是因為朝廷擔心一下打不死他們而生出亂子。但有了吳愛卿你,那還擔心什麼?”
朱由哲看向吳三桂,“帶上幾千兵馬,假借回兵增援朝廷,順路把那兩個衛所突襲拿下。”
“衛所本就寓兵於農,守屯結合,有大量屯田,亦有不少糧草。想來,安置一些遼東百姓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吳三桂臉色微變,沉默著沒有說話。
身為邊將,吳三桂深深明白。
在亂世,手下兵卒才是自己的立身之本。
不然,松山之戰,都是逃跑。
為何王樸事後被斬,自己卻可以繼續領兵?事後更是高升。
只因為王樸跑的太快,把自己的兵馬都跑丟了,而他卻將大部分兵馬帶出了包圍圈。
整個遼東,大明只剩下他的四萬人馬和一個寧遠孤城。
之所以能擋住清軍的進攻,除了這四萬人馬,還有背後的這五十萬遼東百姓。
如果說寧遠城是一條河,那下游的澎湃激流就是關寧軍,而後面的五十萬遼東百姓就是上游的汩汩細流。
下游之所以能維持奔流不息,就是因為上游不斷有水流匯入。
將遼東百姓安置在兩衛之中,而且是分開的兩衛,中間還有山海關相隔,那不就等於把這個上游給截斷了嗎?
吳三桂突然有些懷疑,崇禎皇帝來這裡不是為了針對自己吧!
朱由哲看出了吳三桂心中的擔憂,笑著說道:“吳愛卿,你既是平遼侯,那遼事自應該全權委託於你。”
吳三桂臉色微怔,“陛下,這……”
朱由哲轉向旁邊的王永吉,“王愛卿,朕已下令所有北上勤王人馬在天津集結,現在缺一個主事之人。你這薊遼總督就別當了,交給吳愛卿,去天津幫朕整合一下這些人馬吧!”
王永吉微微遲疑了一下,抱拳道:“臣領命。”
朱由哲又轉向吳三桂,“吳愛卿,寧遠,山海關、永平府這三地的兵馬、百姓,朕就全交給你了。”
吳三桂愣了片刻,隨即抱拳,“陛下厚恩,臣萬死難報。”
朱由哲擺了擺手,“高起潛,朕也給你調回京師去。自此之後,你便是遼東第一人,沒人在你之上,也沒人當你的監軍,你可以完全憑自己的想法行事。”
說著,朱由哲從懷中拿出一疊紙,遞給吳三桂,“這些都是在遼東的錦衣衛,今後也完全聽令於你。”
“朕之後再給你送來三十萬兩白銀,八十萬石糧草,其他軍械鎧甲也都再給你送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