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哲看著他們,心中無限感慨。
其實他們的要求真的很簡單。不過吃飽、喝飽,再給他們一點點尊重。
為了這些,他們甘願赴死。
明末,李自成從陝西出發,三個月就打到了京師,各地官兵望風而降,少有抵抗者。
很多人以此抨擊那些官兵。
但事實到底是他們對不起大明,還是大明對不起他們?
朱由哲搖了搖頭,轉向王永吉道:“王愛卿,你去找一下閻應元,賞賜已經發下去了,接著便是升官了。千總以下者,你們兩個商議著任命。千總以上者,由朕親自任命。”
王永吉抱拳道:“臣領命。”
看王永吉沒走,朱由哲問道:“還有事嗎?”
王永吉猶豫了片刻道:“陛下,闖賊在東、西、北三面都挖了壕溝,使突圍變的困難起來。臣覺得陛下還是早作打算。要麼提早出城,要麼讓各路勤王人馬儘快來解保定之圍。”
看朱由哲眉頭緊皺,長久沒有說話,王永吉抱拳道:“那臣先行告辭。”
朱由哲看著王永吉的背影,輕輕的嘆了一口氣。
王永吉算不得一個忠臣。
在明亡前夕,王永吉曾提議崇禎皇帝調回吳三桂,以鞏固京師。但在內閣和崇禎皇帝的扯皮中,無限拖延。
等崇禎皇帝下定決心,時間上卻已經來不及了。
之後京師失陷,崇禎皇帝自縊。
身為薊遼總督、遼東最高官職者,他卻在降順,投清,到山海關大戰的整個過程中完全變成了透明人。
有人說,引清軍入關的決策者就是王永吉,而吳三桂只是與清軍接洽者。
只是王永吉不願擔負這千古罵名,才在吳三桂投清之後,王永吉卻帶著幾十騎南下逃回了老家,讓人忽略了他這個薊遼總督的存在。
而在朱由哲看來,這種可能性很大。
但從最後的結果看,王永吉也做到了。後世人罵,也只罵吳三桂,從來不罵他這個薊遼總督。
即使王永吉在南明弘光帝被殺之後投清,他的名聲也一直不錯,而且沒有像洪承疇那樣被乾隆定義為貳臣。
而朱由哲對他的評價是,這是個聰明人。
軍事,粗懂,至少比史可法強多了。沒有太大的戰績,但也不礙事。政事,也是粗懂,畢竟在管理保定的這段時間內,他做的還算不錯。
這樣的人,可用,但不能完全信任。
但此刻朱由哲面對他多次讓自己離開保定的建議,心中產生了一些動搖,或許自己有點錯看王永吉了。
王永吉是那種真正能區別利害的聰明人,因為此刻朱由哲真的有點後悔沒有聽從他的建議,及早離開保定了。
孟大春看朱由哲怔在當場,問道:“陛下……”
朱由哲回過神來,想了想,“大春,隨朕去傷員處看看。”
孟大春一咧嘴,“陛下,您是想去看那兩位姑娘吧!我告訴您,她們兩個在那裡可是特別招人:()進擊的崇禎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