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和周歆回到縣委,自然又引起了一陣小小的騷動,可兩位當事人卻依舊像往常一樣生活、上班,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郝建國在聽了何書記的彙報後,採取了最為恰當的方式,低調處理此事,並且選擇了迴避。在簡陽回來的第三天,他便回省城去了。
簡陽把收費站的相關事宜轉交給了財政和人事部門,讓他們去跟進處理,自己則動身前往東崖鎮開展農業調查去了。
東崖鎮在黨委和政府重新進行組織規劃後,工作開展得頗為出色,農業局甚至已經將這裡列為了工作示範點。
與簡陽同行的還有農業局的那位牛局長,這位牛局長屬於少數幾個沒被選下去的局長之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為人還算公正,不太熱衷於拉幫結派,在農業系統裡也比較有威望,不過不足之處在於業務能力稍顯欠缺,花在學習鑽研業務上的時間太少了呀。
原本農業局打算安排一輛車隨行,但被簡陽制止了,於是便精簡人員,只由牛局長陪同簡陽一同前往。
縣裡的道路基本上都已經修好了,可東崖鎮因為不屬於第一批旅遊鄉鎮,道路還正在建設當中,這一路上,不時會遇到堵車的情況,不過那些開車的司機們看起來都挺心平氣和的,沒什麼抱怨情緒。被堵住的車輛大多是小中巴和小四輪車,看樣子全是本鎮的人員。
簡陽坐在車上,說道:“東崖鎮看來還得加把勁啊,就從這些車輛情況來看,咱們就能知道東崖鎮與外界的交流還很少,依舊保持著那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模式;這兒的老百姓看到一輛小車都覺得挺新奇的,由此也能看出這裡的生活水平還是比較低的呀。”
牛局長笑著說道:“書記,您看問題就是深刻呀,我可不是吹捧,真的是自愧不如呢。”
簡陽扭頭看向他,說道:“你這還不算吹捧呀?牛局長,等會兒到了東崖鎮,可就要看你那些‘寶貝’了,你可得對東崖鎮的百姓負責啊!解決溫飽問題是咱們首要任務,而農業的發展就是解決溫飽問題的關鍵所在。
我記得小時候看過一部電影叫《周恩來》,講的是建國以後周總理的故事,裡面有一個鏡頭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當時周總理已經身患癌症,病情剛得到控制,他就帶著國務院的同志去了延安。總理重遊延安故地之後,和地委書記在房間裡談話。總理沒問別的,一開口就問那位地委書記,來延安這麼多年了,對延安的情況應該很瞭解,便十分急切地問道:‘你要如實跟我講,延安人民的生活到底怎麼樣?’
那位地委書記猶豫了一下,回答說:‘總理,我們延安總共有十四個縣,南邊的七個縣情況還湊合,但北邊的七個縣確實特別貧困,有的家庭全家五六口人,卻只有一床被子呀。’
總理聽了之後,心裡別提多難過了,他緩緩地說道:‘咱們在戰爭年代,老百姓的生活都沒這麼苦啊,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吃飯的時候,總理走到餐桌邊,說道:‘哎,今天我想和地委的同志們一起吃個飯,省委的同志們就請到那桌去吧,好不好?’
開飯了,有同志問總理喝不喝酒,總理不假思索地回答:‘不喝,不喝。’吃了幾口飯之後,總理突然神情沉重地說道:‘解放都這麼多年了,延安群眾的生活怎麼還這麼苦呢?’等他得到地委同志向他保證五年以後糧食產量翻一番的承諾後,總理特別高興地說:‘我等的就是這句話啊!’旁邊陪同的地委書記忍不住用雙手抹了抹臉上的淚水。
周總理又大聲說道:‘拿酒來。’他親自給每位同志都倒滿了酒,然後舉起酒杯說:‘我替老區的人民感謝你們,這杯酒大家一定要喝下去。’總理不顧自己的病情,一仰頭就喝下了那杯酒啊,那杯酒裡飽含著總理多麼深厚的一種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