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豫贈送“錦罽寶貝”給葉護太子,確保其滿意。對於投降安祿山父子的陳希烈等三百餘人,李豫遵照肅宗旨意,將其釋放並送往西京聽候處理。
監國理政
隨著兩京(長安、洛陽)相繼收復,李豫的威望達到了新的高度。至德二年十二月,肅宗封李豫為楚王;乾元元年(758年)三月,改封成王;同年五月十九日,正式立為皇太子。考慮到李豫出生時“豫州獻嘉禾”的祥瑞,唐肅宗之後又決定將其名改為李豫,以昭示吉祥。
上元二年(761年底),肅宗病重,無法理政,遂命李豫監國。當時,太上皇玄宗和肅宗均患病,李豫日夜侍疾,親自品嚐藥膳,衣不解帶,盡顯孝道。他的這些行為不僅彰顯了他的仁孝之心,也為他贏得了朝野內外廣泛的尊敬和支援。
驚變中即位
寶應元年(762年)四月,隨著太上皇李隆基的離世,唐肅宗李亨病情危急。此時,張皇后因擔憂太子李豫權勢過重難以控制,密謀召越王李系入宮,意圖廢黜李豫。然而,在十六日這天,當張皇后假傳聖旨召見太子李豫時,宦官李輔國與程元振二人事先得知了她的計劃,於是便提前採取了行動。他們在凌霄門部署了兵力。待到李豫到了後,二人忙將他安全護送到了禁軍之中。當晚,李輔國和程元振率兵軟禁了越王李系和張皇后一干人等,這一變故最終導致病中的肅宗受到驚嚇而離世。
登基後鋤奸
隨後,程元振等人迎請太子李豫到了九仙門,正式向群臣宣告了這一重大變故,並且按照禮儀舉行了監國儀式。隨後在二十日這天,即五月十八日,太子李豫在眾人的擁護下正式登基,成為了新一任皇帝,這也標誌著一個新的統治時代開始。唐代宗李豫繼位之後,宦官李輔國自恃擁立有功,對新帝李豫的態度日益傲慢起來,有次甚至對他說:“陛下只需安居宮中,外面的政事就交由老奴來處理。”
儘管李豫內心很不滿,但鑑於李輔國掌握兵權,他不得不暫時隱忍,還尊稱他為尚父,朝中凡事都要先諮詢一下他的意見。不久之後,李豫抓住李輔國疏忽的機會,精心地安排了一場針對他的刺殺行動,最終以盜賊行刺的形式除掉了李輔國,然後又下令追捕所謂的“刺客”。事後李豫還派人去慰問了李輔國的家屬,以此來掩蓋這件事的真相。唐代宗李豫這一系列行動既保證了自身的統治地位,又巧妙地消除了潛在的威脅。
平冤昭雪
代宗李豫登基之時,正值國家動盪不安,叛軍再度攻陷了洛陽。為了彰顯他平定叛亂的堅定決心,李豫即位後的首項重大決策便是任命長子、奉節郡王李適為天下兵馬元帥,賦予了他平定叛亂的重任。在積極應對軍事危機的同時,李豫也對朝政及宮廷的人事佈局進行了深刻的調整。
同年五月,在丹鳳樓頒佈的大赦制書中,李豫宣佈寬恕眾多罪犯,並表彰了包括郭子儀、李光弼及李光進在內的平叛功臣,以及各地的節度使和其他內外官員。此外,他還致力於恢復玄宗時期被廢黜或受迫害皇室成員的名譽與封號,如王皇后、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等人,並昭雪了因冤屈而逝的棣王李琰和永王李璘等人的不白之冤。透過這些舉措,唐代宗不僅梳理並解決了玄宗、肅宗兩朝遺留下來的政治問題,還為國家的未來奠定了新的政治基礎,尋求著一條穩定和發展之路。此舉體現了新帝對過去錯誤的反思和對未來治理的積極態度,也為帝國的和平與發展開啟了新的一頁。
改革財政,振興國力
唐代宗李豫即位之時,唐朝正面臨著一系列嚴峻的挑戰:經濟凋敝、人口流散、農業生產停滯不前,財賦收入大幅減少。同時,國家還需要抵禦吐蕃頻繁的軍事威脅,導致軍費開支不斷攀升,財政狀況愈加緊張。面對如此艱難的局面,李豫採取了一系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