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以應對這亂世之局。”
凌逸塵聽聞皇帝的這番話,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連忙跪地謝恩:“陛下聖明,臣承蒙陛下厚愛與信任,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託。只是這改革之路,荊棘叢生,難免會觸及一些人的利益,還望陛下能在關鍵時刻為臣撐腰,給予臣支援與庇護。”
宋理宗微笑著看著凌逸塵,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信任與期待:“愛卿放心,只要是有利於我大宋江山社稷之事,朕自會全力支援。你只管放手去做,若有人膽敢從中作梗,朕絕不輕饒!”
有了皇帝的堅定支援,凌逸塵更加信心滿滿,他心中的信念也愈發堅定。此後,他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書院的發展建設之中。他不斷完善教學設施,豐富藏書種類,邀請更多不同學派的學者前來交流講學,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思維。
為了進一步提升書院的影響力,凌逸塵還積極與各地的文化機構和學者建立聯絡,組織學術交流活動,促進知識的傳播與共享。他鼓勵學生們參與社會實踐,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為解決社會問題貢獻自己的智慧。
在凌逸塵的不懈努力下,他所創辦的書院逐漸成為了南宋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陣地。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子從這裡畢業,走向社會的各個角落,他們或入朝為官,為國家的政治清明貢獻力量;或投身於學術研究,推動著文化的不斷創新與發展;或從商,運用所學知識促進經濟的繁榮。這些學子們就像一顆顆充滿活力的種子,在南宋的大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為國家的長遠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著新鮮血液,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當時文化教育領域缺乏創新與普及的遺憾。
而凌逸塵也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在這充滿挑戰的改革之路上穩步前行,為他後續更為宏大的改革藍圖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然而,他也深知,前行之路絕非坦途。賈似道一黨雖在此次書院風波中暫未得逞,但必定懷恨在心,後續定會在其他方面設法阻撓。
與此同時,凌逸塵也聽聞北方蒙古勢力蠢蠢欲動,對南宋邊境的侵擾愈發頻繁,邊境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讓他意識到,僅僅依靠文化教育的改革遠遠不夠,軍事力量的強化也迫在眉睫。而且,在與各地學者交流的過程中,他發現南宋的醫療水平也亟待提升,疫病一旦爆發便難以控制,許多無辜百姓因此喪生,這也成為了國家發展的一大隱憂。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凌逸塵明白自己將面臨更多複雜且艱鉅的任務。朝堂之上,賈似道定會在皇帝耳邊吹風,歪曲他辦學的意圖,煽動那些保守勢力對他的不滿情緒,試圖從政治上孤立他。在軍事方面,當他著手調查軍隊現狀時,發現軍官貪汙軍餉成風,士兵們裝備陳舊、訓練懈怠,而老舊的兵制和腐朽的軍官階層猶如鐵板一塊,想要改革困難重重,且必然會觸動眾多人的既得利益,引發各方勢力的明爭暗鬥。
醫療領域同樣棘手,傳統醫家行會已放出狠話,會聯合抵制他任何試圖改變現有醫療格局的舉動,稱他的新觀念是離經叛道,會擾亂正常的醫療秩序,甚至威脅到他所開設醫館的正常運營和醫護人員的安全。
凌逸塵深知,自己如同在驚濤駭浪中的孤舟,每一項改革都將面臨巨大的阻力和風險,但他眼中閃爍著堅毅的光芒,心中暗自思量著應對之策,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狂風暴雨。
:()【祖父遺機,逆時補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