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逸塵與徐渭自上次逃過官兵盤問後,深知京城暗流湧動,危機四伏。每走一步都似在薄冰之上,二人卻未退縮,全力籌備著混入文人雅集之事。徐渭憑藉著在京城文人圈中的些許人脈,費了不少周折,終於探聽到雅集的準確時間與地點,並設法搞到了兩張入場的信物。
這日清晨,凌逸塵於那逼仄昏暗的住所內早早起身,狹小的空間僅透進幾縷微光,塵埃在光束中飛舞。他仔細整理著自己的月白長袍,手指輕輕撫平衣角的褶皺,心中既緊張又期待,暗自思忖:“此次雅集,乃關乎大明興衰之契機,必當全力以赴,尋得變革之機,縱荊棘滿途,亦不可退。”徐渭同樣神色凝重,眼神中透著堅定與決絕,在這侷促之地,暗暗檢查著藏於衣袖內的短箋,其上密密麻麻寫滿近日收集的關鍵資訊,以備不時之需。
二人一路小心謹慎,穿梭於京城繁華的街巷。街邊店鋪鱗次櫛比,幌子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小販的吆喝聲、行人的談笑聲交織成一片喧鬧,可他們卻無心顧及這市井的繁華。終於,抵達雅集所在的庭院。庭院門口,幾位家丁模樣的人仔細查驗著入場信物,凌徐二人對視一眼,深吸一口氣,穩步上前。家丁們狐疑地打量著他們,凌逸塵鎮定自若地遞上信物,同時不著痕跡地塞給家丁一錠碎銀,家丁微微點頭,側身讓他們進入。
踏入庭院,仿若踏入一方清幽雅境。園內綠樹成蔭,繁茂枝葉仿若為天地撐起巨大綠傘,日光透過縫隙傾灑而下,化作一片片金色光斑。亭臺樓閣錯落有致,飛簷斗拱上精美的雕花在光影交錯下更顯古樸典雅,似在訴說著歲月的悠長。池塘裡荷葉田田,偶爾幾尾錦鯉穿梭其間,泛起層層漣漪,攪碎了倒映於水面上的亭臺倩影。曲徑通幽處,繁花似錦,五彩斑斕的花朵競相綻放,馥郁芬芳瀰漫在空氣中,令人心曠神怡,卻也難掩這雅集之下湧動的暗潮。
雅集之上,才子們高談闊論,詩詞歌賦之聲不絕於耳。一位身著寶藍色錦袍的中年文人,手中輕搖繪有墨竹的摺扇,微微仰首,雙目輕闔,沉浸於自己剛吟誦的詩詞意境,嘴角噙著一抹淡淡微笑,似對佳作頗為滿意,口中低吟:“春日繁花映翠樓,墨香雅韻意悠悠。”旁側白面書生眼中靈動之光一閃,隨即應和:“筆端情寄山川秀,詩海揚帆意自遒。”眾人皆點頭稱讚,氣氛愈發熱烈。
此時,一群文人圍於一幅剛完成的畫作前討論。畫作中山水景緻栩栩如生,峰巒疊嶂,雲霧繚繞,瀑布飛瀉而下,氣勢磅礴。一位年長畫師捻鬚微笑,眼中滿是自豪:“此畫吾用披麻皴法繪就山巒,淡墨渲染雲霧,欲展山水清幽雄渾之態,諸位意下如何?”一位年輕文人皺眉端詳後道:“先生筆法精妙,然晚輩以為,若於瀑布之側添幾株勁柏,恰似‘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或可增畫面生氣與堅韌意。”眾人聽後紛紛點頭,各抒己見,探討筆法意境,言語間盡是對書畫藝術的痴迷鑽研。
又一處,幾位文人正論古今文章之道。一位素色儒衫老者手撫長鬚,目光平和深邃,緩聲開口:“古人文章,重義理情真,如韓昌黎之文,‘文起八代之衰’,氣勢雄渾,振聾發聵;今之文章,亦當承其風骨,兼具時代風貌,方可傳世。”白面書生緊接著說:“然今文風多變,復古、唐宋諸派各執一詞,晚生以為,文章當隨世而變,不拘一格,抒真情實感方為上乘,正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討論熱烈,新觀點頻出,讚歎與爭論交織,氣氛高漲。
正此時,一位家僕匆匆至雅集組織者旁低語幾句,組織者起身朗聲道:“諸位,今之朝堂局勢變幻莫測,吾等雖處江湖,亦當心繫社稷。不妨就此展開議論,各抒己見,共商國是。且看那‘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吾輩文人,當以筆為劍,為大明興衰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