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也讓其他官員不敢懈怠。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北宋終於成功地控制了洪水災害的影響,受災地區的百姓逐漸恢復了正常生活,農業生產和商業活動也開始復甦。凌逸塵再次將目光投向了邊境的威脅,他知道,與遼國和西夏的戰爭已經不可避免,而北宋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在這場戰爭中取得勝利。
凌逸塵召集朝中的軍事將領與智囊團,開啟了緊鑼密鼓的軍事籌備會議。會上,他提出全面革新軍事訓練體系,不僅要增加士兵們的體能訓練專案,如負重長跑、跨越障礙等,更要著重強化戰術配合演練,模擬各種複雜的戰場情境,讓士兵們熟練掌握進攻、防禦、迂迴、包抄等戰術動作,使各部隊之間能夠實現無縫對接,協同作戰。除了常規訓練,還組建了精英特種部隊,專門進行諸如夜襲、偵察、暗殺等特殊任務的訓練,以應對戰場上的突發狀況和特殊任務需求。
兵器製造方面,除了官府的兵工坊全力運作,凌逸塵還鼓勵民間工匠參與。他設立高額懸賞,激勵工匠們研發新型武器。一時間,各地的能工巧匠紛紛響應。新型的投石車被製造出來,其射程更遠、威力更大,能夠對敵方的城池和防禦工事造成巨大破壞;還有一種改良後的連環弩,一次可以發射多支弩箭,大大提高了射擊頻率和殺傷力。為了保障兵器的質量和供應,凌逸塵建立了嚴格的兵器檢驗制度,從原材料採購到成品出廠,每一個環節都有專人負責檢查,不合格的產品堅決返工或銷燬,確保送到士兵手中的每一件兵器都鋒利無比、堅固耐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在軍事防禦工程建設上,北宋沿邊境線修築了一系列堅固的堡壘和烽火臺。堡壘採用厚實的磚石結構,內部設有糧倉、水井、兵營等設施,既能抵禦敵軍的長期圍攻,又能為士兵提供充足的生活保障。烽火臺則遍佈邊境山區和平原,一旦發現敵軍來襲,能夠迅速點燃烽火,將警訊在最短時間內傳遞到內地,讓北宋軍隊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集結和部署。凌逸塵還親自視察這些防禦工事的建設進度,對工程質量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任何一點瑕疵都不放過,確保這些工事能夠成為守護北宋邊境的堅固屏障。
在後勤保障體系構建方面,凌逸塵除了重視糧草儲備,還對軍隊的醫療保障進行了大力改革。他召集各地名醫,編寫了專門針對戰場傷病的醫書,詳細介紹了各種戰傷的治療方法和用藥配方。同時,在軍隊中設立了專門的軍醫隊伍,軍醫們經過嚴格的培訓後,跟隨部隊出征,在戰場上及時救治受傷計程車兵。此外,還建立了戰地醫院,為重傷員提供更為全面和深入的治療環境,提高士兵的生存率和康復率。
在情報戰線的拓展上,除了派遣間諜深入敵境,凌逸塵還在邊境地區設立了多個情報站。這些情報站偽裝成普通的商戶或民居,暗中收集過往商旅、邊民帶來的關於遼國和西夏的各種訊息,並及時整理分析,篩選出有價值的情報送往朝廷。同時,利用信鴿、暗語等方式,確保情報傳遞的高效性和保密性。北宋的情報人員還成功策反了一些遼國和西夏的低階官員和士兵,從他們口中獲取了不少內部機密情報,為北宋的軍事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
在外交斡旋上,凌逸塵選派了一批能言善辯、精通外交禮儀的大臣出使周邊國家。對於吐蕃,北宋使者帶去了精美的絲綢、茶葉等禮物,與吐蕃首領商討共同對抗西夏的可能性,並承諾在貿易上給予吐蕃更多的優惠政策,如開放邊境市場、降低關稅等。與大理的交流中,則側重於文化和技術的合作,北宋的工匠將先進的陶瓷燒製技術、造紙術傳授給大理,換取大理的良馬和珍貴藥材,同時也在暗中達成軍事互助的默契,一旦北宋與遼夏開戰,大理將在側翼給予一定的支援或牽制。而在與遼國和西夏的談判桌上,北宋使者巧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