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時,官兵沒在攻擊常德縣城的西門。那麼,南門這邊的賊人,定然能慢慢的增加人數,緩慢的壓著官兵,直至官兵崩潰。如此,賊人就能以最少的戰損拿到勝利。
西門,官兵的攻城不曾停下,甚至攻城的力度更加猛烈了。
或許是常德縣城內的賊人大量調往南門,使得西門攻城的官兵壓力驟減,從而加強攻城力度,欲一舉破城。
或許是西門官兵的指揮官,收到了南門求援的資訊,而他想圍魏救趙。一來增援的隊伍過南門需要時間,二來這一抽掉兵力,西門此刻的大好形勢會失掉。
南門弱勢的官兵未求變,而強勢的賊人卻有了變化。
賊人方的右邊,也就是官兵的左邊,一支賊人的隊伍在快速接近。
賊人先是一陣猛烈的箭雨射擊,迫使左邊的官兵大多躲在盾牌下。
而後,賊人隊伍裡,衝出許多抬著削尖的頭的大木頭的小隊,一窩蜂地衝向官兵盾兵組成盾牆。
只見,左邊的官兵的盾牆,一處處被撞散開來。
早有準備的賊人刀手趁機衝上,趕在官兵的其他盾兵補上組織盾牆前,徹底撕開了官兵的防線。
沒了盾牆的官兵,只能與賊人刀刃相見,官兵左邊一下子慘烈起來。
而此時,官兵本該抽出兵力迅速增援左邊,重新組織盾牆。或是捨棄一部分局面,趁著賊人未能徹底佔據左邊的局面,組成另一道盾牆。
但官兵並沒那麼做,而是任由左邊雙方相互廝殺。
賊人抓住了時機,攻擊重心迅速轉移至官兵的左邊。左邊的官兵實在是頂不住了,被賊人殺散殺退。
也是此時,官兵的指揮官才意識到要組織第二道盾牆,只是已遲了。
賊人趁著勝勢,從官兵的左邊壓了過來,局勢上,官兵一時之間處在了絕對的劣勢。
如此局勢下,官兵也唯有兩種選擇了。
一種選擇是攻,只是如何去攻,怎麼攻,這得需要一個有靈魂的領頭人了。此時的官兵的實力,並非沒有一搏之力。如若出現一個有力挽狂瀾能力的領導者,去挑動官兵的攻擊慾望,再選出最強兵力量,以此做為箭頭,一鼓作氣的衝鋒,有可能會衝破賊人的防線。如此,局面上,又會回到五五開。而回到五五開是賊人不能接受的,因為賊人的身後,是城門大開的南門,還有在被攻擊著的常德縣城,而官兵沒有此層顧慮。
賊人衝破官兵的左邊,如若官兵有能力也衝破賊人的某一邊。那麼,官兵的局面又會好轉起來,就能真正演繹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另一種選擇就是退守,而這也是很考驗指揮官的調配能力的。退守,該怎麼退,是一門很大的學問。若是退守的意圖表露出來,己方的氣勢必然有所降低,這給本就在氣勢上被對手壓制著的己方,無疑是雪上加霜。因此,退守的步驟將很重要。若是指揮不當,有可能產生潰敗,那將是災難性的開始。
官兵的指揮官,在利用戰鬥中的攻勢是不足的,而製造守勢的手段卻是足夠的。
官兵的指令下傳後,只見右邊的官兵,保持著盾牆逐漸往後退。而中間的官兵,在向左邊延伸盾牆,同時慢慢後退。
漸漸的,官兵的盾牆,就形成一個半扇形的盾牆。同時,緩慢地向著兵營的位置退著。
賊人也沒辦法,只能壓著官兵,隨著官兵的後退而緩慢的前進。
而此時,在西門高坡處觀看官兵攻城的少年,跑過來告知劉仁杰,西門的城門破了,官兵攻進常德縣城了。
劉仁杰一時有些兩難起來,他想看南門這邊,官兵會不會退到兵營,徹底完成守勢。
他也想親眼看看,西門那邊,官兵能不能徹底拿下。
兩相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