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澳大利亞聯邦自治領的三個州,西澳大利亞和南澳大利亞,還有塔斯馬尼亞,他們還在鬧分家嗎?”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對心腹秘書,問起了澳大利亞地區分裂情況的最新發展。
從二月開始,南澳大利亞和西澳大利亞這兩個西部州,就開始與維多利亞,新南威爾士,昆士蘭這東部三州公開鬧矛盾,一開始是指責對方有錯,後來兩方直接大罵鬧分手了。
塔斯馬尼亞州,在這個過程也被捲入進來了,它加入了西部陣營,展開了對東部三州的猛烈炮轟。
西部陣營,大罵東部三州剝削與歧視他們;東部陣營,則罵西部兩州與塔斯馬尼亞州,是窮光蛋與吸血鬼,是不知道感恩的白眼狼。
兩方罵著罵著,火氣都大了,最後鬧起分裂,要分家過。
這次事端誰起的頭?
英國不知道,當地的澳大利亞總督亨利·諾斯科特也不清楚。
因為富欲的東部三州,和另外貧窮的三個州本就不怎麼對付,因為貧富問題鬧了很多事,地域歧視又不是一天兩天。
1901年,大英帝國撮合它們成立自治領澳大利亞聯邦,就是有些生拉硬扯。
雙方罵戰,在澳大利亞總督亨利·諾斯科特看來,就是問題壓不住了,終於爆發了。這一次,從底層到高層,兩方都在激烈的互相攻擊,然後就造成了澳大利亞聯邦的撕裂,隨著局勢的發展,雙方徹底鬧翻。
南澳大利亞議會,第一個明確提出了要分家,並把要求上述到大英帝國。南澳大利亞全體民眾一致達成觀點,寧願自己窮點,也要自力更生髮展,他們不想再接受東部的剝削與侮辱。
南澳大利亞做了開頭,西澳大利也跟進,最後塔斯馬尼亞磨蹭了一陣,經過一輪公投後也跟上了腳步。
看到三個州玩真的,東部的一些精英感覺事情大了。
東澳的精英中的一些人,認為澳大利亞還是整體好,維持整體的話更利於東部,所以連忙開始勸三個州要想清楚,要三思而行,雙方分裂的話都沒好處。
結果三個州被這些人一勸,底氣更硬了,認為自己猜出了對面的想法,東澳大利亞還想繼續剝削他們,執意要脫離澳大利亞聯邦。
“以南澳大利亞為首的三個州,不接受繼續維持統一,要效仿紐芬蘭與加拿大模式,堅持要獨立成立新的自治領。
而東部的三個州,除了少數人反對分裂,很多人也不願意與三個窮州在一起,想怕他們踹出聯邦。
首相大人,我們和澳大利亞總督閣下亨利·諾斯科特,都做過努力了。可是以目前的分離趨勢上來看,是必不可免了,因為雙方整體都不接受彼此。”
澳大利亞,並不是英國重要的殖民地,遠沒有印度,加拿大,南非來的重要。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這兩個地方,遠離世界中心,處於南半球偏僻,一開始就是罪犯流放地,在大英帝國體系中地位不高。
如果兩個地方,不是以白人為主的聚集地,以遠離歐洲的情況來看,地位只會低到不能再低,最多也就和非洲蘇丹一個地位,真實價值地位連非洲的黃金海岸都趕不上。
澳大利亞拿的出手的就是羊毛,以及金礦等一些產品,這些東西,英國很多殖民地都有,並不稀奇。
“首相大人,兩個地方有根本矛盾,在我看來是緩和不了了,最終還是會分裂,所以我們還是早做準備吧。”
米勒對於澳大利亞分成兩個自治領,並沒有什麼意見。
澳大利亞本來就是英國為了管理簡便,把六個地方拼在一起的組成一個整體自治領。
英國,也不是第一次做了。為了統治方便,總喜歡把一些細碎的地區整合管理,比如印度,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