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閣下,美國太強大了。
他們註定是巴西的對手,而我們日本願意與巴西合作,一起合力限制美國。”
本田一郎,非常適時的再加上一把火,表示日本與巴西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尤其是在戰略層次上。
“請首相閣下,向國王傳達我們日本王國的誠摯的合作意見。
日本王國,是巴西王國的天然盟友,有在多個方面上合作潛力,我們日本願意助力巴西崛起。”
本田一郎說的話,並不是賴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氣。
如今,日本確實有資本。
日本王國,就算是最弱的列強,也是列強,它也是有世界影響力,可以改變格局。
美國,還是非常忌憚日本的,這個時候的美國,已經開始極力限制日本。
畢竟日本,可是在日俄戰爭擊敗了俄國,實打實的列強實力,還是非常有震懾力的。
俄國是什麼實力?那是西班牙,提鞋,都不配的。
美國是靠擊敗西班牙躋身列強,日本是靠擊敗俄國躋身列強,擊敗的物件不能相比。
日俄戰爭,雖然俄國路途遙遠,海軍遠征,戰力受損,實力受限,但也實打實的上10萬人了。
日本海軍完勝沙俄,陸軍也是擊潰打敗沙俄陸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雖然,日本戰勝沙俄,在兩國籤立條約時,日本收到勝利果實,遠遠不能與後大金相比,彌補不了戰損與國內鉅虧,但也是有些收穫的。
沙俄好歹也是割讓土地,還讓出,遠東一半的勢力範圍,這就是失敗的證明。
西班牙,不管是軍隊,還是國力,與沙俄是不能相比,美國戰爭勝利的含金量是比不上日本。
日本海軍在對馬島一戰,也打出了影響力,一躍成為世界海軍強國。
在世界的認知中,經歷戰爭磨練的日本海軍,美國的海軍是比不上的。
成了列強之後的日本,也擺出了列強的姿態。
面對先一步成為列強的美國,以前的日本是唯唯諾諾,現在也敢提出自己的訴求了。
在北太平洋中部地區,日本不再退縮,而是與美國針鋒相對。
為了應對日本的危脅,美國沒有無動於衷,而是積極應對,開始扶持金,並幫他重造軍隊。
經雙方多次磋磨協商,為了不引起第三國的干涉和戒備,金美間的海軍同盟採取變通的形式,以美國鋼鐵巨頭伯利恆鋼鐵公司出面,和金政府簽訂一攬子的海軍建設援助合同。
美國政府,以商業合同的形式,在背後暗箱操作,提供人員、資金、技術等各種便利,大開綠燈。
1911年10月,金政府海軍部和美國伯利恆公司代表在北都正式簽訂《伯利恆合同》。
合同中約定,美國向金定向貸款2500萬兩(年息5%),其中200萬兩用於改良金王朝海軍現有的槍炮彈藥,並幫助金建設一座全新的軍械工廠,令200萬兩用於幫助金朝改良現有的船塢設施,並新造一座全新的船廠,餘款2100萬兩用於在美國為金建造新式軍艦。
雖然這個合同泡了湯,但是美國限制日本的行動還是很多的,這只是其中一項。
美國對日本有強大壓迫感,而日本也不是軟柿子,對美國的威脅也是實打實的。
巴西,要成為美洲第二個列強,面對美國是不可避免的,這個過程中,當然要拉盟友了。
在如今的世界,其實就是拉幫結派的對抗。
除了協約國與聯盟國兩大組織,還有其他的小聯盟作為補充,來夯實各國的實力。
英國和日本就有一個英日同盟,這個同盟,以前針對的是沙俄,現在針對的是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