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19章 真要購買四合院了,常永慧發現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而帶有戰略性的決策,往往決定一個國家、一個家庭、一個人的命運。

然而――

常永慧在選擇四合院中,發現了一個普遍現象。

在當時,竟然幾乎沒有人願意購買京都的四合院!

原因呢?

首先,是老百姓沒有這麼多的錢。

對於後世的人來說,一萬塊錢也就是那麼回事,大多數家庭都能承擔得起。

但是,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一萬塊錢,那真的是一個不可逾越的天文數字。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全國範圍內的工人平均月工資,只有三十元人民幣左右。

而農民工就更低了,每月工資僅有不到十元人民幣。

那會兒,極少數人一個月能夠掙到一百塊錢,他們就算是高工資了。

七八十年代早期的農貿市場中,買一根油條才四分錢,買一杯豆漿也就是三分錢,買一碗陽春麵也就是八分錢。

咱們算一下賬吧,靠著一個月三十塊錢的平均工資,想要攢到一萬塊錢,起碼也要三十年,這還是在不吃不喝的情況之下。

人,能不吃不喝嗎?

如果再有一些其他的支出,算起來,按照當時的工資標準,得攢個一百年,才能攢夠一萬塊錢。

那時候,當個“萬元戶”,是華夏國多少家庭的夢想!

第二個原因,是當時誰也沒有想到,幾十年後,房價會像火箭一樣瘋狂竄升。

不可否認,那時候,有一些人,特別是有海外關係的大戶,還是擁有大量資金的。

但是,這些人,想不到幾十年後房價會像火箭一樣竄升,所以,他們寧願做各種各樣的生意,也不會花大錢去購買京都的四合院。

因為,這些人,沒有常永慧的這種預測能力。

當然了,也不排除,極極少數人,雖然沒有常永慧的這種預測能力,但是,他們長有和別人不一樣的腦袋,他們獨具慧眼。

這樣的極極少數人,在京都買下了幾套四合院,成為後世的大富翁。

進而,常永慧又考查出來一個道理。

那就是,京都四合院的價值,不僅僅是由房子多大面積來決定的。

常永慧發現,京都四合院的價值,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

比如,四合院所在的位置,四合院的建造質量,四合院的年頭和歷史背景,等等。

那時候,房地產並不像後世那樣繁榮。

那會兒搞房地產的人鳳毛麟角,而且,他們基本掙不到大錢。

那時候,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相當有限,大眾居住的房子質量和環境相差並不大,而且,大眾對於居住條件的需求也不是很高。

那個時代的人結婚,也並不像後世那樣一定要求男方有房子。

常永慧瞭解清楚了她這個時代京都城裡四合院的相關情況之後,就一個人開著車到處轉悠,尋找自己最合適購買的四合院。

這一天,常永慧進入有著一大片四合院的地域,和當地居民聊天,她的目的是找四合院的賣主。

那個時代根本就沒有賣房子的廣告,更沒有賣房子的中介公司。

想買房子的話,要麼靠朋友介紹,要麼就像常永慧這樣自己到處去尋找。

常永慧在四處尋找時發現,京都城裡的四合院雖然很多,但是,找到賣四合院的人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最主要的問題是,絕大部分四合院產權不明。

京都城裡像模像樣的四合院,一般都有著悠久的歷史。

但是,建國後,土地的所有權是屬於國家的,那麼,過去年代在土地上修建的這些建築物到底算誰的?

那就很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