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校友聯盟成立,為學院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之後,李承澤和林婉兒再次敏銳地捕捉到了教育領域的新趨勢 —— 教育科技融合,他們堅信這將開啟學院發展的全新未來。
“如今,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世界,教育也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實現與科技的深度融合。” 李承澤在學院的教育研討會上目光炯炯地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出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人才,讓學院在教育的浪潮中始終屹立不倒。” 林婉兒也深表贊同:“沒錯,教育科技融合不僅能提升教學效果,還能為學生創造更加豐富多樣的學習體驗,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和探索精神。”
於是,學院迅速成立了教育科技融合專項小組,成員們皆是對教育科技有著濃厚興趣和專業知識的教師與技術人員。他們深入調研,發現教育科技融合面臨著諸多挑戰,如部分教師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較低,擔心難以掌握新的教學工具;學校的硬體設施難以滿足科技教學的需求;以及缺乏一套完善的教育科技融合課程體系等。
然而,這些困難並沒有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專項小組首先組織了一系列的教師培訓活動,邀請教育科技領域的專家為教師們講解最新的技術應用和教學方法。在培訓過程中,許多教師逐漸轉變了觀念,從最初的牴觸到後來積極主動地學習和嘗試。教齡長達二十年的張老師感慨地說:“一開始我真的很擔心自己跟不上時代,但透過這些培訓,我發現科技為教學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便利和樂趣,我也願意去探索和實踐。”
與此同時,學院積極籌措資金,對學校的硬體設施進行升級改造。新建了數字化實驗室、智慧教室等,配備了先進的教學裝置,如虛擬現實頭盔、智慧機器人等,為教育科技融合提供了有力的物質保障。
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專項小組經過反覆研討和實踐,決定以專案式學習為核心,構建一套跨學科的教育科技融合課程。他們打破傳統學科的界限,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學科知識與程式設計、人工智慧、大資料等前沿科技有機結合起來。例如,在 “智慧城市” 專案中,學生們需要運用數學知識進行資料分析,透過程式設計實現智慧交通系統的模擬,同時還要考慮工程設計和社會科學等多方面的因素。
為了讓課程更加生動有趣,吸引學生的參與,教師們還精心設計了各種教學活動。在生物課上,教師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帶領學生們進入微觀世界,觀察細胞的結構和生物的演化過程,讓學生們彷彿身臨其境,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歷史課上,透過大資料分析,學生們可以深入瞭解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經濟狀況和文化特點,從而更加全面地理解歷史事件的背景和意義。
在教育科技融合的實踐過程中,學生們展現出了極高的熱情和創造力。他們積極參與各種專案和競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一次全國性的科技創新大賽中,學院的學生團隊憑藉一款基於人工智慧的教育輔助軟體獲得了一等獎。這款軟體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特點,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和輔導,得到了評委們的高度評價。
隨著教育科技融合的不斷深入,學院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顯著提升。畢業生們在就業市場上也更具競爭力,受到了各大企業和科研機構的青睞。他們憑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科技應用能力,迅速成為各個領域的骨幹力量,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教育科技融合的成功實踐,讓學院在教育領域樹立了新的標杆。越來越多的學校前來參觀學習,借鑑學院的經驗和做法。李承澤和林婉兒深知,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他們將繼續引領學院在教育科技融合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創新,為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而不懈努力。在這個充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