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嬰雖然有痛殺趙高能力,但沒有拯救秦國的能力。
有功有過,人無完人,這才是一個值得被尊敬的人。
那這裡就不得不再說一下改革的事情。
也就是古代所說的變法。
何為變法?簡而言之就是統治者改變對國家統治的方法。
如何改變呢?改變那些東西呢?比如說律法制度、土地制度、軍事架構、經濟結構、文化習俗等等。
公孫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商鞅,在秦孝公頒佈求賢令時,他從魏國,來到秦國,不僅帶來了自身卓越的政治才能,而且還帶來了先進的法家思想和法家的書籍。
嬴渠梁,也就是秦孝公,不顧秦國舊勳貴的阻力,堅持任用商鞅,完成大部分的變法,從而奠定了秦國變強的基礎。
嬴駟,秦孝公之子,在他繼位期間,依舊把商鞅的變法發展下去,雖說他並沒有阻止商鞅被車裂,但商鞅的變法卻沒有廢除,一直到秦始皇時期,都一直在用,讓秦國一步步走向巔峰。
讓我如何評價秦孝公的話,那我可能會和秦始皇相提並論。
一個人是要有多麼大的氣魄,才能頒佈求賢令,要與此人共分天下?為了強國,一己之力保下商鞅,為了國家,他和商鞅都是值得被永世歌頌的。
變法,就是一場流血的革命,阻力再大,也要頂著壓力,堅持下去,就跟橋松是一樣的。
有人說直接任用後世制度無異於太超前了,根本不現實。那你跟我說說,什麼是現實?古代的人們用了幾千年才凝聚出來的結晶,這就是現實。
該殺的人殺了,該收回的錢收了,百姓只知道自己有沒有地可以種,吃飯可以吃,根本沒那個心思關心誰統治天下。
秦國就像個新生嬰兒,在放完血後,重新組建新的肢體,來成為更強大的國家。
就跟嬴渠梁一樣,被魏國打的喘不過氣,不得不變法,重組國家結構。
嬴渠梁有阻力還要變法,橋松是阻力都被殺了,百姓也安撫了,還不徹底變法,徐徐圖之的話,等項羽來了火燒咸陽是吧。
秦末大起義的軍隊中,陳勝吳廣那都是烏合之眾。就數項羽的軍隊最為勇猛,劉邦其次。
劉邦之所以會贏,勝在天時地利人和,兩個人一樣起點,但項羽固執已見,放棄關中,也就失去了地利。心高氣傲婦人之仁,失去了范增韓信陳平,也就失去了人和。不休養生息發展民力,而年年征戰,不顧春夏秋冬,也就失去了天時。
所以,橋松的變法迫在眉睫,看似超前,實則合理。
關中以北幾個郡,天然氣石油礦產都非常豐富,只不過目前還沒有大規模開採,畢竟知識都沒普及,也就只能先挖煤礦挖鐵礦。
等戰爭結束,在橋松的帶領下,工業會呈井噴式發展,到時候,進入工業,甚至地球村,也許都用不了幾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