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乃大功一件。還望大王三思。”他的臉上滿是憂慮與懇切。
嬴政聽著大臣們的議論,臉色愈發陰沉,猶如暴風雨來臨前的天空。
他的內心也是猶豫不決,一方面是對韓國陰謀的憤怒,一方面是對鄭國所言可能帶來的利益的考量。
就在這時,呂不韋站了出來,拱手說道:“大王,臣有一言。”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瞬間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嬴政看向呂不韋,說道:“相國請講。”
呂不韋看了一眼鄭國,說道:“大王,鄭國雖為韓間,但此事還需從長計議。若此時殺了鄭國,不僅有損大王威名,且於秦國無益。”
“不如讓鄭國戴罪立功,繼續修建渠道,若真能功成,乃是秦國之幸;若有差池,再治他的罪也不遲。”呂不韋的話語條理清晰,語氣誠懇。
嬴政沉思片刻,權衡利弊之後,說道:“相國所言,也有幾分道理。鄭國,本王就給你一個機會,若能將功贖罪,本王饒你不死;若再有二心,定斬不饒!”
鄭國連忙叩頭謝恩:“謝大王,謝相國,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大王信任。”
此後,鄭國繼續負責鄭國渠的修建,而此後秦國朝堂之上,關於此事的議論仍未停歇。
與此同時,嬴氏宗族和一些貴族們在朝堂上,借鄭國之事,趁機紛紛進言,力勸嬴政驅逐在秦的他國客卿。
“大王,這些外來之人,心懷叵測,不可輕信啊!”他們的語氣急切而充滿憂慮。
“大王,當務之急是清除這些可能的隱患,以防再有他國陰謀得逞。”
在眾人的勸說下,嬴政最終寫下了“逐客令”。
一時間,秦國朝堂上下人心惶惶,那些來自他國的客卿們都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
李斯也在被驅逐之列,他心中憤懣不平。在這緊急關頭,他決定再次冒險進諫,試圖說服嬴政收回成命。
:()大秦帝國之降生嬴氏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