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總趕不上變化。
接下來的發展態勢,完全超出了莫玉銘的掌控範圍,確切地說,他和同伴直接被排除在外。
畢竟,七十比二的懸殊比例,實在是毫無可比性。莫玉銘萬萬沒想到,僅僅因為精製鹽,那些老人們極為民主地剝奪了他們二人的“行政權”,自此,他們失去了“自由行動”的權利。
除了每天有五個老人跟隨左右,還必須每日向獨孤老大請安,甚至連申訴的權利都被剝奪。
事情為何會演變成這般模樣,還得追溯至幾日之前。
自第一天被張鐵匠叫來幫忙的人品嚐過黃大姐做的菜餚後,眾人不約而同地選擇把家搬至此地。
石破天的行動最為迅速,在幫張鐵匠搭好房子後,立刻著手挑選自己建房的地盤,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即便天色已晚,他也不回去,直接窩在莫玉銘搭建的那個“工作室”內睡上一覺。
次日天還未亮,他就又開始忙碌起來。
其他人雖不像他那般蠻幹,但速度也不慢。一間圓頂茅草房,一兩天就能蓋好。
這主要是因為去瑞木谷採集厚蒲草葉耗費了大部分時間,否則速度會更快。
與莫玉銘二人蓋那間“工作室”用了將近一個月相比,快了不知多少倍。
後來,隨著遷來的人越來越多,有人提出主意,大家分工合作,一部分人專門負責採集厚蒲草葉,一部分人專門負責選址搭建茅房。
如此一來,蓋房的速度也就愈發迅速了。
黃大姐自從那天被張鐵匠請來後,便再也沒有回去。她和擔任助手的李老太暫時借住在莫玉銘家,與馨蘭住在一個房間。
不過,大夥早已為她設計好了住所,就在莫玉銘所建的“工作室”旁邊,緊挨著那個小水潭。
並且在小水潭前留出了一塊足球場那麼大的空地,用於建造大家的公共餐廳“大食堂”以及休息聚會的場所。
這個大型建築首先由石破天提出,經大家討論一致透過後,眾人請住在逸世谷盡頭的李慕柏來主持建設。
至於他本人是否會遷來與大家一同居住,所有人都心中沒底。因為他與他現在居住的地方一樣,獨具一格,超脫物外。
就如同當初別人因剛跌落峽谷而頹廢沮喪,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釋懷,他卻能做到神情自得,毫無半點幽怨情緒。
連逸世谷這個谷名也是他在遊覽完整個峽谷後所取。
李慕柏老頭雖然性格古怪,但並不孤傲,屬於律己寬人的型別。
他對自己的言行舉止極為在意,卻絕不會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也不會因此而瞧不起或疏遠他人。
由於他在峽谷中屬於高階知識分子一類的存在,雖然他的玄功修為也不低,但大家更願意將他視為鄉村中的老夫子一般,對他尊敬有加。
被石破天戲稱為峽谷中的“文老大”。
這個“文老大”對大家的請求沒有絲毫推辭,滿口答應,並在第二天就前來實地考察了一番,聲稱回去研究兩三天就會給大家一個結果。
等到第三天,峽谷中的人們紛紛行動起來。
平日裡根本見不到蹤影的第二代、三代的老人們,此刻也全都聚集在了一起。張鐵匠還特意打造了一把剃頭刀,讓這些土生土長的老頑童們把亂糟糟的頭髮剃得整潔些。
幾個老太太更是一起動手,用獸皮和自己編制的麻布為他們每人縫製了一套衣服。一番梳洗打扮後,好歹像模像樣地像個正常人了。
有了李慕白、石破天等人的管教,這些老人成了最聽話的幫手。
他們每天就像一隻只不知疲倦的蜜蜂,整天在工地上忙碌地轉著,爭先恐後地趕著做各種工作。
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