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安身上帶著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兒,領著梅靜靜跟著張大年一起向著村莊後方三里外的山林走去。
雖然是山,也就百十餘米,卻是連綿成片。
有一種一眼望不到頭的感覺,就算是登上了山,要是不好好的觀察一番都有可能在這差不多的山頭當中迷失方向。
剛來到村外,又有幾個夫人加入了他們的隊伍。
其中就有林娥還有昨天在現場嚼舌頭的一個人。
她們看著張大年“呦,又要進山?”
張大年憨厚的笑了笑。
“是啊,現在正好收了糧食,明年的糧食種子也種了,官家還沒來收稅,進山看看能不能夠捕上一點貨物換取錢財抵個稅也是好的,這樣我的孩子就能吃飽了。”
張大年剛說完,梁安就想起來了。
是的。現在應當是秋糧全部入倉完畢,明年的糧食已經播種完畢,就等候著官家來收糧了。
至於梁安的地?帶著收穫出售的,文人本就四肢不勤,其實和荒著差不了多少。
不過樑安卻不用在意沒有糧食,畢竟有錢就行啊。
就他們這兩口之家,充其量也就是幾十文錢罷了。
梁安看著林娥態度是相當的和善。
“林姨來了正好讓靜靜跟著林姨也好有個照應,省的我和張叔進山太遠靜靜一個人我不放心。”
“你就瞧好吧,一定給你看的好好的。”
林娥直接攬下了這一個任務“現在正好閒著沒事兒進山採點兒野貨,同樣是打著和你張叔同樣的心思,能夠換點兒錢,頂點兒稅也是好的。”
就這樣一行人有說有笑的行進,至於那一個嚼舌頭的臉皮確實夠厚,也和林娥梅靜靜在那裡說著一些家長裡短,而張大年和梁安在前方走著,卻是商量著進入山林當中的一些事情。
張大年毫無保留說出了他在山中的經驗,而梁安雖然沒有在張大年所在的山中行進過,不過後世的登山愛好者和曾經驢友的經歷可是讓梁安有不少的超出張大年所認知的水平。
每每張大年說出一些事情,梁安都能夠附和上幾句,這讓張大年更是覺著梁安非是普通人,以後一定能夠成為了不得的人。
就這樣一行人來到山腳下,梅靜靜三人在山腳邊上搜尋著野蘑菇野菜一類能夠吃的,梁安和張大年直接進山,順著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行進。
梁安剛往上走了沒有多久,突然一揮手。
“張叔稍等。”
張大年一愣“怎麼了?梁安是不是爬山累了。”
“非是如此。”
梁安笑呵的說著“而是我在此地發現了好像是有東西經過的痕跡。”
梁安指了指旁邊不少纖細的斷植。
“這裡好像的確是如你所說有東西經過,而且塊頭好像還不小。”
張大年在梁安指出自己所發現的位置之後也符合一句,不過張大年說經過的物體塊頭不小,梁安就想到了和張大年一樣的獵戶。
不過張大年確實搖了搖頭。
“不對呀。都不會從這裡走的。”
“那是來採野菜和蘑菇的。”
梁安疑惑的問著張大年,張大年同樣是搖了搖頭。
“那些進山採野蘑菇,挖野菜的都是順著這些小路進去,沒有在這樹叢當中尋找的。
而且就算是他們從小路竄出去可到前面不遠就是一片荊棘叢,誰會去那裡挖野菜,挖蘑菇。”
張大年山上的物品如數家珍。梁安卻是攤了攤手。
“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要考慮了。這山中又沒有大型的獵物,又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梁安說著話就用他所做的小玩意兒做了一個簡易的套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