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兩人已喝下了大半壇酒。李惟忠不停給巴音夾菜,一口一個“巴音將軍”叫著,樂得巴音是心花怒放,酒菜吃喝得甚是愜意。然這女兒紅雖極好入口,可後勁還是有的,巴音儘管酒量不小,但也已經有些飄飄然了。
兩人酒至酣處,李惟忠突然重重嘆了一口氣,手中的酒碗也放了下去。巴音也覺察到了,可是不明所以,有些不知所措,也只好把酒碗擱下,遲疑了一下問道:“此酒正飲的痛快,將軍何故嘆氣?”
李惟忠假意回了回神,勉笑道:“讓巴音將軍見笑了,原本酒至興處,不知為何想起了自己的生身父母,莫名有些傷感,卻使巴音將軍掃興了。”
蒙古軍中大都知道李惟忠是大夏國前太子李德任的兒子,李德任被成吉思汗勸降不從殺了以後,李惟忠被拖雷收養在身邊,而李惟忠的生身母親也在幾年後抱病而終。
可李惟忠的這一番話卻將巴音的傷心事也勾了起來。原來這巴音從小也是個孤兒,自己的生身母親其實是被父親從敵對部落搶奪來的。在巴音還沒有出生時,父親就在一次戰鬥中戰死了。
而自己的母親被父親搶奪過來以後,還不夠懷胎期就產下了自己,所以部落中族人認定巴音的母親懷的是外族的野種,對巴音的母親是冷嘲熱諷、百般欺辱。
終於,巴音的母親忍受不了族人的羞辱,在巴音只有五、六歲的時候割腕自殺了。雖說巴音被父親家的親戚收養了,但是受盡了委屈和責罵,經常被其他的孩子欺負。
所以,李惟忠提到自己的父母時,巴音也是同病相憐,不由得情緒也低落了下來。
李惟忠平日與巴音交往甚多,對巴音的身世自是清楚。見現在時機已經成熟,李惟忠突然握住巴音肥厚的大手,說道:“巴音將軍,我二人同病相憐,何不結拜為兄弟,日後也好有個相互照應!”
聽到此話,巴音驚得差點滑下凳子,急忙站了起來,躬身下拜:“將軍待屬下恩重如山,平日裡頗多照應,屬下已是感激涕零,然卑職與將軍職位懸殊,豈敢高攀將軍?!”
李惟忠扶起巴音,道:“巴音將軍說哪裡話來,我二人均無父無母,亦無兄弟姊妹,於世上難免形單影隻,我見巴音將軍耿直仁義,與我脾氣相投,早就想與將軍更多親近,今日就叫我了了此心願,如何?”
巴音見李惟忠語氣誠懇,不像是開玩笑,不由得心生豪氣:“承蒙將軍看得起卑職,卑職敢不從命?!”
李惟忠道一聲:“好!”就在那案桌上取了三支檀香點燃,插在香爐內。二人抽出腰間短刀,劃破左手中指,鮮血滴入女兒紅,然後跪在案桌上供奉的關公神像前。
“今有巴音,李惟忠,兄弟結義,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禍相依,患難相扶。天地作證,山河為盟,一生堅守,誓不相違!”
每人喝了一口血酒,最後將酒碗擺在關帝像前,算是請關公做了見證。巴音比李惟忠年長几歲,李惟忠喚了一聲:“兄長!”直叫得巴音心中熱血澎湃,拱手抱拳對李惟忠道:“將軍對屬下如此抬愛,實令屬下感激涕零,往後若用得著屬下,屬下唯馬首是瞻、萬死不辭!”
李惟忠拉著巴音坐下:“兄長言重了,小弟能得兄長福患與共,心中亦是歡喜的很。日後,在軍中我二人仍以軍職相稱,私下裡,小弟均聽從兄長吩咐!”此話更令巴音是感恩戴德。
二人又繼續飲起酒來。到了亥時,二人已喝得面紅耳赤、口齒不清。李惟忠直著嗓子問道:“過得幾日即是清明節日,兄長可隨小弟前去祭拜家父家母?”
巴音急忙答道:“那是自然,將軍既與卑職結為兄弟,將軍的家父家母亦是愚兄的家父家母,愚兄焉有不去祭拜之理?!”
李惟忠又嘆道:“我大夏先皇李哯實是小弟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