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章 成吉思汗之死(26)

成吉思汗等人走後,窩闊臺與拖雷交代了幾句,然後帶著自己的人馬連夜返回中興府。拖雷則留在六盤山行宮,著手開始準備為成吉思汗即將舉行的喪禮。

且說窩闊臺一隊人馬三四日後奔回中興府城外,即遣察罕進城面見李哯,命李哯速速歸降。此時的中興府內已是餓殍遍地,瘟疫橫行,到處都是殘牆斷壁,軍民均已疲憊不堪,根本無力抵抗了。

李哯暗歎大勢已去,與其早晚被蒙古大軍破城後屠殺軍民,不如賭一賭獻城投降,或許成吉思汗還能發發善心放大家一條生路。

就這樣,處於山窮水盡境地的李哯率嵬名令公等一干武將文官們立刻大開城門,命全體軍民放下武器,捧著大夏國的圖籍出城向窩闊臺請降。窩闊臺心懷一股怒氣,本想即刻將中興府軍民屠殺殆盡,但見到城內軍民雖然都已是面黃肌瘦、有氣無力,但是人數仍有幾十萬之多,如若立即屠殺,城中軍民迫不得已奮起抵抗,蒙古大軍恐怕也會損傷慘重。

於是,窩闊臺先行接受了李哯的投降,然後以成吉思汗在漠北草原大營為由,要求李哯及主要大臣前往漠北草原親自晉謁大汗。李哯別無他法,只得帶領皇室全族及嵬名令公等主要大臣隨蒙古護送軍兵前往漠北草原。行至蒙古境內薩里川時,被護送的蒙古軍兵全部殺害,埋於荒山野嶺。

隨著西夏最後一位皇帝李哯的喪生,曾經興盛一時、歷經近二百年的西夏國就此徹底滅亡了。

蒙古大軍收繳了中興府內所有軍民的武器,將幾十萬軍民分隔集中,窩闊臺正準備下達開始屠殺的命令時,察罕撲通跪在了窩闊臺面前,苦苦哀求窩闊臺放過夏國軍民,且誓要與城中軍民共生共死。窩闊臺捨不得手下這員得力大將,又想起父汗當時下命令時的猶豫和丘處機的告誡,於是赦免了所有軍民。

拖雷收到窩闊臺已受降中興府的傳報以後,於成吉思汗二十二年七月十二日即陽曆的公元一二二七八月二十五日訃告天下:成吉思汗是日因舊傷復發而駕崩。也遂皇后在拖雷的解勸下,最終以大局為重,在六盤山行宮為成吉思汗主持舉辦了隆重的喪禮。

但也遂和窩闊臺、拖雷擔心喪禮辦的時間過長,如果孛兒帖皇后以及成吉思汗的眾位妃子、親人趕到六盤山行宮,萬一被他們發現破綻而節外生枝,所以就以夏天金身容易腐爛為由,喪禮只辦了三天。在蒙古各部首領瞻仰完遺體金身以後,窩闊臺就命人將盛有劉仲祿屍身的棺槨用數道金箍捆紮固定,然後由拖雷領兵送往起輦谷事先正在修建的地下陵寢。拖雷率領護送靈柩的部隊為了避免後人找尋蹤跡,一路上所過之處凡是遇見的人畜一律斬殺不留。

拖雷領兵走至蒙古境內的伊金霍洛(今鄂爾多斯境內)時,看到成吉思汗曾經在這裡樹立的一個大敖包。早期成吉思汗和族人被蔑爾乞特人追殺時,曾經藏在了布林罕山裡,蔑爾乞特人繞著山谷好幾圈也沒有找到成吉思汗,只好悻悻而去。成吉思汗從山裡出來以後對著部落族人說道:“布林罕山掩護了吾等,保住了吾等的性命,吾等應每日祭祀、祈禱,感謝山神,而且還要讓吾等的子孫都記得這件事情。”於是,與眾人一起用石頭堆了一個大大的敖包,每次路過的時候都要下馬祭拜。

拖雷命人在這裡建了一個衣冠冢,將成吉思汗所使用過的馬鞭、馬鞍、寶劍、烏金長矛等物放了進去,同時派五百名軍士留下,作為終生傳世的陵丁守護在這裡。這個衣冠冢就是現在著名的成吉思汗陵,而這五百名軍士以及後代迄今為止已經一直守護著成吉思汗陵近八百年了,他們自稱是達爾扈特人,蒙古語的意思是“擔負神聖使命的人”。

護送靈柩的部隊最終到達了起輦谷的地下陵寢。這座地下陵寢是成吉思汗親自選擇地點並且命令修建的,由大約兩千五百名造墓工匠歷時多年進行建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