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人心有所愛,藏物必視為稀世珍寶,恰似長安城中的權貴們,皆對王羲之昆仲墨寶趨之若鶩,可沒見有誰能輕易將這份風雅晾曬於自家府邸之前,任世人評頭論足?
坊間流傳著祥和逆旅之主,李庸君,獨愛蒐集傳符,其情之深,竟不惜散盡千金,與四海旅人共賞稀世之遇,以求一紙難得。
常理之中,如此珍愛之物,當深藏家中,細細把玩,唯恐稍有閃失。而李庸,卻反其道而行之,將這些傳符,優雅地陳列於逆旅入門即見的櫃檯之後,彷彿是為過往行色匆匆的旅人專門設定的。
吳嗣細細打量櫃面後的傳符,各個樣式不一。皇朝承前隋制度,通訊使用的傳符,大多用於郵驛。其中有兩種,一為金屬製成,一是非金屬製成。金屬所用傳符,如銅龍傳符,多為軍中調兵遣將所用。民用的傳符多為木製、骨制還有紙製券。
傳符須蓋官印才能有效。途經驛站,“宜將券示驛吏,據券供馬。如不見券及分外索馬,輒不得勒供”。到達目的地後,券與傳符一併交還。
李庸所藏大多為民用,而且均是廢置傳符,如這永徽三年發行的骨制傳符,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被棄用了。
吳嗣如同鷹隼般的目光,一一從這些傳符上掃過,他發現了一個特點,這些傳符的排列順序看似是雜亂無章,但卻有一套自己的規律。
那便是傳符排列的朝向均不相同,陰陽不同,首尾正反方向也不同,按照順序讀下來,則是陰正陽正陽反陰反陰正陽反。
他以前在軍中行醫時,見斥候曾用石子數量跟擺放方向的不同,在行軍途中留下各色暗語,軍情瞬息便可橫跨數里之地進行傳譯。吳嗣一眼便瞧出了“祥和”逆旅中這套傳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這意味著,永興坊的祥和逆旅果然跟那脖頸上生有肉癭的賊漢擺脫不了關係!
他喚來逆旅中忙碌的店小二,語調沉穩如水:“貴店的掌櫃,此刻身在何方?”
店小二畢恭畢敬,答道:“我家掌櫃自昨日晨曦便踏上了外出之旅,至今未返。敢問客官,是欲品嚐佳餚,還是尋一席安歇之地?掌櫃行前特意吩咐,店鋪運營如常,若遇尋訪,只言其遠行即可。”
吳嗣聞言,神色驟變,心中暗忖,這李庸果然狡黠多端,恐怕是昨日司令突降,驚擾了池中之魚。他倉促撤離,不僅避開了風頭,更預見會有人循跡而來,故而佈下棋子,讓店鋪一切如舊,自己卻已悄然遁形。
吳嗣轉身不顧店小二的阻攔,衝上了二樓,闖進屋去,轉了一圈,果真如裴煊所說,房間內什麼東西都沒有留下。
他徑直下了樓,見店小二叫了不少幫手過來,從腰間掏出腰牌從幾人面前一晃,駭得幾個虯髯鬍漢連忙退去。吳嗣抓住店小二的衣領,冷冷說道:“帶我去李庸住的房間!”
店小二不敢言語,低著頭在前面帶路,繞過逆旅的後院,徑直走進了個寬敞的直廂裡。李庸在長安為商數年,卻從未聽聞此人娶妻生子,一直孑然一身,現在細細想來,此人八成與那醫藥坊的善侯一般,都是濟善道賊醫在長安城裡的內應,那傳符便是他們互通訊息的密碼暗語。
吳嗣此時越發覺得,停泊港甲十三碼頭偽裝成樟腦商人的那夥人,很可能只是對方放出引導巡療司的誘餌,而必然有另一支隊伍,偽裝成了過往行商,與這“祥和”逆旅的店主李庸用傳符接頭,傳遞密語。
吳嗣一腳踹開了李庸廂房的木門,一眼便將房間內的陳設掃得清清楚楚,除了幾件生活所用的擺設外,便再無其他東西。
他走到衣櫃前拉開了櫃門檢視,裡面平日多穿衣物皆在,還有一些金銀器物也並未帶走,說明李庸逃脫逆旅是倉促間的行為,甚至來不及收拾細軟,亦或是為了麻痺暗中看守逆旅的衛生僚司醫,所以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