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你說對不對。這人壞不壞,是不是該死!這是對家屬的踐踏和侮辱。我們的衛士拼死拼活地為我們守衛疆土,負重前行。他們舍了小家為了大家,這樣可歌可泣的人,卻不想家人都保護不了,那他還有心思去戰鬥麼!還有心情去守衛麼?那他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一個有血性的男兒,在妻子受到傷害時,做出過激的行為有錯麼?他那身衣服是為了誰,又是保衛誰呢!別讓我們的衛士流血又流淚啊!”
朱墨在第二天去到王翠花那兒講述的就是這些話。王翠花聽後非常氣憤,當場撥通了電話給她的愛人,講述了情況,並轉述了朱墨的話語。她希望每一個衛士流的血都是值得的,希望每一個衛士都能安心地為國家奉獻。
只是讓朱墨不知道的是,此事不但驚動了前方的衛士,還驚動了很多大人物。每一個人都義憤填膺。最後,一位實權大佬發話:“我們衛士在前方拼命,我們就有責任為他們保駕護航。”這句話,為整個事件定下了基調,也傳遞出一種堅定的決心:絕不辜負每一位衛士的努力與犧牲。
深秋的傍晚,夕陽西下,落日餘暉映照在海城漁港的海面上,泛起粼粼波光,宛若披上了羽翼金紗。碼頭上停靠著一艘輪船,幾個身影穿行來往,忙碌著搬執行李,準備出發。這艘輪船即將載著一批勇敢的衛士駛向未知的遠方。
“朱旅,已經準備好了,隨時可以出行。”
“小趙啊!你看啊!這美麗的景色多好,潮汛後凝聚了漁船的相會,出海後,便成孤單空落,猶如人去樓空。呵呵!”朱旅望著遠處的海平面,心中五味雜陳。
“朱旅!您別多想了,您也說了還會相會的,不是嗎?”小趙安慰道。
“是啊是啊!可惜不知有生之年能不能回家。”朱旅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與堅定,“爹啊!兒子讓您老失望了啊!也許您是對的,總得有個人失敗,家族才能延續。只是兒子捨不得啊!”
今天是大年三十,過年了。這一天要貼對聯、掛花箋,“總把新桃換舊符、學習先進經驗。”年畫是必不可少的,家裡堂屋的老人慈祥地看著這一切。過年時還要有魚有肉,紅燒肉代表紅紅火火,紅燒魚取“積餘”的諧音,再煨出一鍋豬雜湯,清水慢煨。當然,包餃子也是必不可少的,做包子、饅頭,待點心蒸好後,正中間再印個紅花、紅字,圖個喜慶!
紅燒魚這道菜,過年期間並不能動筷,那是要年年有餘的象徵。小孩們新衣新鞋穿戴得整整齊齊,來到長輩面前,先點香後磕頭,說祝福話。長輩準備好壓歲錢,多數會被父母收起,做了家用。留給孩子們三毛五的,多數買了鞭炮,現在的種類也變多了,放著炮仗,孩子們玩得更盡興了!
只是很多家庭都做不到大魚大肉,有的用紙疊成魚,有的用米糠做成魚的樣子。這是農民最樸素的願望與憧憬,希望來年有“餘”,也只是有餘而已。吃了元宵的湯圓,一家人開開心心逛過了廟會,這個年就算是過去了。
朱墨十五歲了,妹妹也上學了,傻大姐也去教書了,村裡每一家也為今年的生活忙碌著。過了年家裡的口糧都吃緊了,他們都會去山裡尋找一些吃食。而村支書老頭,像是永遠都有說不完的話,開不完的會,三天兩頭都會叫人過去,大隊部裡時常是吵鬧不休。似乎只有朱墨是多餘的,只有他整天無所事事。
其實朱墨也不是沒事,過年時他去了相熟的人家拜年。過去都不會空手,糕點瓜果,茶糖酒肉,一樣都不缺。如王美麗家,王翠花家,也認識了他家的男人和四個孩子。只是朱墨總感覺很是虛幻,與這世界格格不入。這裡的每個人都充滿了對未來生活的嚮往。雖然粗茶淡飯,破衣爛衫,但看不到他們面上沮喪頹廢,而是臉上笑容不斷。土屋裡男人劈著柴,女人織著毛線,娃兒們瘋跑玩鬧。這些他們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