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納西族的傳統裡,走婚可是一種獨特又浪漫的習俗。
他認真地說道:“年輕的男女們,要是互相瞧對了眼,白天啊,他們會用眼神、用歌聲暗暗傳情,等到夜幕降臨,小夥子就會帶著誠意,踏上前往姑娘家的小路。”
沈晴柔聽得入神,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那樣的畫面:月光如水,灑在蜿蜒的山間小道上,一個年輕小夥懷揣著滿心的期待與緊張,腳步匆匆卻又小心翼翼,生怕驚擾了這寧靜的夜色。
手中或許還緊握著為姑娘準備的小禮物,或是一朵清晨摘下還帶著露水的鮮花,或是一件自己親手打磨的精巧銀器,銀梳飾品。
“到了姑娘家樓下,小夥子不能大大咧咧就進去,得靠本事咯!他得順著姑娘家高高的木梯爬上去,還不能弄出大動靜,要是驚動了姑娘的家人,那可就有點尷尬啦。”
說到這兒,嘴角微微上揚,眼中滿是笑意,凌墨和沈晴柔認真聽著,既為這有趣的規矩,也為想象中小夥子那窘迫又可愛的模樣擔心。
“要是順順利利進了屋,兩人就能在這夜色掩護下,互訴衷腸,享受屬於他們的甜蜜時光。
不過啊,這可不是隨隨便便的事兒,走婚講究的是一個情投意合、兩廂情願,而且男方對女方家該有的尊重、幫忙,那可一點都不能少。”
他頓了頓,拿起桌上的酒杯,輕抿一口,似在回味這古老習俗背後的深厚情義。
凌墨不禁發問:“那要是有了孩子呢?這種婚姻關係怎麼界定?”
年輕帥哥放下酒杯,不緊不慢地回答:“孩子大多跟著母親生活,男方雖然不住在一起,但會盡責撫養,逢年過節、農忙時候,那肯定是要上門幫忙,出力氣、盡心意的。
一家人啊,雖說形式和你們外面不一樣,可親情、責任,那是一樣都不缺。”
隨著他的講述,沈晴柔仿若推開了一扇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大門,看到了一種截然不同卻又充滿人性溫度與智慧的生活方式。
在現代社會,人們被婚姻的諸多枷鎖束縛,為物質、為世俗眼光疲於奔命。
而納西族的走婚,卻在山水之間,以最純粹的情感為基石,給予男女雙方相對自由又飽含深情的相處模式,讓愛與責任在一種別樣的平衡中得以延續,她覺得也挺好。
凌墨點頭贊同,望向舞臺上正彈唱的歌手:“阿澤,這民謠唱得真走心,感覺每一句都能扯出一段故事。
像你們本地人,聽著這些歌長大,是不是心裡也裝滿了故事?”
阿澤聽了,眼神變得有些悠遠,“那可不,這些民謠就像我們生活的背景音樂。
我小時候,常跟著爺爺上山放羊,山風一吹,樹葉沙沙響,伴著遠處傳來的隱約歌聲,那種滋味,現在還忘不了。
長大些,談戀愛、失戀,高興、難過,都能在民謠裡找到共鳴。”
沈晴柔不禁感慨:“聽起來好浪漫,我們在城裡,為了生活奔波,感情有時候都變得匆匆忙忙、浮於表面了。
哪像這兒,人和人、人和自然,聯絡得那麼緊密。”
凌墨握緊她的手,補充道:“不過今晚遇到你,阿澤,感覺像是找到了通往麗江生活的一扇窗,能多瞭解些本地風情,也算不虛此行。”
阿澤豪爽地大笑:“凌哥、嫂子,這就是緣分!
既然來了,後面幾天我給你們當導遊,帶你們去些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好地方,嚐嚐地道美食,保證讓你們的麗江之行更加難忘!”
三人碰杯,歡聲笑語與悠揚民謠交織,開啟了一段別樣的友誼與旅程式幕。
夜深了,酒館裡的人漸漸散去,凌墨和沈晴柔告別阿澤,走出酒館。
月光灑在身上,帶著絲絲涼意,可凌墨的內心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