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4章 天子厚賞

賈芸要是真抒胸懷,那就會建言現在大周趕緊拋棄儒學,全力工業化,全力搞教育,建立手工行業,保護技術革新,實行專利法案,大開門戶進行對外貿易……

說出來怕要被噴死。

不,連金臺上的皇帝也饒不了自己。

向前進是好事。

但步子邁的太大,會把蛋給扯碎的。

果然,就算賈芸現在說的這些,隆正帝也是凝神細思起來。

半晌過後,隆正帝才道:“翰林官,可知農政全書?”

一個翰林閃身出來奏道:“回奏陛下,是有此書,前明東閣大學士李光啟著,共六十卷,計有農事,田事,水利,農器,樹藝,蠶桑,種植,牧養,製造,荒政等各卷。”

“荒卷是何意?”

“回奏陛下,荒卷是識別野菜樹皮等物,大災之年逃荒時可以辨別哪種能食用,哪種微毒,哪種巨毒等。”

隆正帝頗為意外,愣了一會之後,感嘆道:“徐光啟諡號是什麼?”

“是文定。”

“嗯,朕知道了。”

文定當然是美諡,事實上,別說加一個“文”字,就算有諡號也是難得之事。

有清一代,大臣有賜諡號的才四百多人。

諡文字的就更少了。

文正八人,文襄十五人,下面是文忠,文貞,文成,文定等。

但隆正帝此時覺得徐光啟的用心良苦,如果農政全書真的建功,此人可以再加美諡。

比如從文定加諡到文忠。

後世皇帝給前朝大臣加諡也並無不可。

金臺下的諸多大臣顯然也是明白皇帝用心。

有一些翰林出身的臉上露出古怪之色。

要知道,徐光啟的學識是沒話說,其經學水準極高,也是翰林出身,若非如此,也無法以禮部尚書身份入閣,成為明朝的內閣大學士。

明朝可是有非翰林不得入閣的鐵門檻。

但徐光啟有被詬病的地方。

一是和西番人往來密切,譯“幾何原本”等西方先哲的學術著作。

二就是徐光啟對雜學太痴迷,不光是編有農政全書,還有很多幾何學,數學方面的著作。

在後人來看這是大師,智者。

但在當時的儒臣看來,這是不務正業,用心太雜。

要是徐光啟一心辯經,怕是早成大儒。

所以真正的儒臣心裡,對徐光啟頗有非議,甚至是排擠。

此時隆正帝又問道:“可知天工開物?”

這個翰林面露尷尬之色,答道:“臣並不知。”

這時一個工部郎中奏道:“臣見過此書,前明小臣宋應星所著,其中有不少器械圖形和如何使用的說明。”

隆正帝眼中露出明顯的不滿之色。

這就是儒臣!

平時只講那些玄乎的大道理,只講經義,還自詡天子師!

有用的東西,你們是一點不放在心上啊!

饒是隆正帝讀書四十年,這兩本書也是聽都沒聽過。

一則是資訊傳播的滯後。

二來就是在儒臣眼裡,這種雜書雜學,毫無意義!

只要天子懂那些經義中的大道理,國家自然就能富強了。

而沉浸在奇技淫巧之中,只會敗壞國事!

簡直昏聵!

“這兩本書,著有司收集,朕與內閣,六部,科道並閱。”

賈芸適時奏道:“臣的書局中就有。”

隆正帝好笑道:“賈芸你這算是將買賣做到朝堂上了?”

隆正帝面露無奈之色……

這賈芸真的是罕見的人才,但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