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2章 年節

二十九這天晚上,賈芸也是召集了所有夥計,下發年賞。

所有少年都是喜笑顏開。

他們還有不少人惦記著家中捱苦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年底了,有不少懂事的夥計們託水腳幫的人,將自己攢的銀子或銅錢帶回家中。

在書局這裡,所有人都不愁吃喝,乃至衣袍,洗漱用具,被褥,靴子,這些用具都是書局供給。

很多夥計都攢了不少銀子。

帶回去的,多則幾十兩,少則十兩八兩。

差不多都是夠家裡買田置地了。

京畿附近的州府和各縣,大的田莊是肯定沒有。

零散的土地交易還是一直有的,特別是普通百姓幾畝幾十畝的交易,相當常見。

這些夥計攢的銀子,多的夠買十畝八畝的旱田,少的也夠買兩三畝地了。

對他們的家庭來說,這等於是飛躍階層的變化。

他們都是赤貧之家出身,一年最多賺五六兩銀子的總收入,連一家的基本花銷也就是溫飽也保障不了。

他們的祖祖輩輩都處於常年的半飢半飽的狀態之中,豐年配上野菜之類可以吃飽。

還能攢一些家當,比如粗劣的木製傢俱,被褥,衣袍等。

荒年他們就是一直忍飢挨餓,甚至要典當家中的物品才能度過難關,不至於被餓死,或是淪為流民乞丐。

若是持續荒年,那就是逃荒加賣兒賣女了。

這相當常見。

京城常年有幾萬起步的流民乞丐,都是直隸一帶的破產農民。

書局的這些少年夥計,來歷多半如此。

他們也知道家中不易,最貧苦的窮人並不是沒有親情,而是屈服於悲慘的現實。

等這些少年賺了錢,也很少有出去胡亂花銷的,而是幾乎人人都選擇存了起來。

他們也是要幫助親人換天改命,最少不至於還過的那麼貧苦,沒有絲毫抵禦風險的能力。

對這些少年的選擇,賈芸當然不會干涉。

如果去賭錢喝酒,卻是要勸說乃至懲罰的。

給自己家人修房買地,這是好事。

一個人最少要有親情和友情,這才靠的住。

當然,上位者例外。

像劉邦那樣要分自己老爹一杯羹的梟雄,那才是合格的上位者,項王和劉邦一比就太嫩了。

而賈芸身為上位者,當然是希望自己的部下都是忠孝智勇俱全。

除了夥計們外,史玉瓚,袁枚,厲鄂,鄭燮,李蘸等編輯也都是加了一個月的薪俸,袁枚雖小也能幫上忙,所以賈芸也很大方,給了這小子五十兩銀子,把袁枚高興的了不得,拉了幾個相與好的小夥計一起逛東大街去了。

整個書局當然是皆大歡喜。

不光是夥計和編輯們。

連廚娘帶幫廚的十幾人,灑掃的和打雜的,看門的十來人,都是統統拿了一筆不菲的年賞。

賈芸在前世也是打工人,知道大夥的甘苦。

無非是想錢多事少。

這個時代的人要更苦一些,只要錢多,再苦再累也不怕。

賈記書局這裡確實也不養閒人,夥計們除了要印書,還要訓練,連內務都要瑣碎的多。

還要學習文化知識,要比一般書局夥計辛苦的多。

他們拿的多也是該當的。

僱來的這些人,賈芸也是待他們不薄。

除了這些人做事用心,人也本分老實才留的下來外,賈芸也是要考慮到自己的名聲經營。

他硬懟金沙幫,殺傷不少。

兩次寫文章,懟的人也多。

難免會給人過於強硬的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