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4章 老臣

“半年時間,最多一年……”

兩江總督府。

書房內,兩江總督王彬先是急驟的來回踱步。

良久後,他的雙眼中放出精芒,顯然是已經下定了決心。

看到天時人口論之後,王彬就決定不再拖延和瞻前顧後了。

他的科名也是在二甲前列,並且早在二十多年前就中進士。

年齡才五十多,但已經是科場老前輩。

為官近三十年,資歷早打磨夠了。

曾為翰林,給事中,在戶部和吏部都任過職,以四品吏部郎中直接放外巡撫。

兩任巡撫,升任總督。

其實,還算是慢的。

如果不是十餘年前就跟隨隆正帝,受到了排擠打壓,以王彬的能力,威望,資歷,早該入閣了。

這一次,也是隆正帝有密旨過來。

皇帝會留陶炳吉最少半年。

半年內,王彬穩住江南總督的位子,不求有功但求無功。

然後皇帝會授意一些臣下上奏舉薦王彬,盛讚這位總督德性和功勞。

如此,皇帝會提名王彬,繞過會推的程式,直接成為內閣入閣人選之一。

大周的內閣大學士極為尊貴,入閣的程式也很嚴謹。

不是說天子想令誰入就令誰入。

那還尊貴個屁。

大周官員,最為尊貴的就是廷推官。

也是最高等級的官員。

夠格上廷推的官職,只有內閣和六部尚書。

剩下的,不論是侍郎,左都御史,大理寺,翰林掌院,通政使司,京營節度,大理寺,理藩院,國子監,這些重要部門都不夠格廷推。

至於光祿寺,太常寺,太僕寺,宗人府,內府,這些部門就更差的遠了。

廷推人選,特別是大學士,是內閣,六部,諸寺,卿,先提出初步人選,這叫會推。

會推出人選後再聯合上報。

這裡頭就有群臣之間的博奕,也有君臣之間的博弈。

比如皇帝有意要提名某個大臣,會授意給自己的私人,由其在會推時提出人選。

正常情況下,皇帝提名的人選都會透過。

但皇帝也不是萬能的,比如隆正帝這幾年毫無提名權。

放眼看去,滿朝都是景和舊臣。

他既找不到心腹大臣提名,也沒有人會幫他提名。

連會推名單都上不了,談什麼廷推?

這一次顯然不同了。

皇帝借賈芸的兩論開啟缺口。

一個李在春丁憂,這個可以讓給景和舊臣自己來爭。

還有一個陶炳吉離任之後的空缺,正好是可以留給王彬。

而此事皇帝和群臣已經有了默契,一個大學士,一個左都御史都會被皇帝拿走。

說來搞笑,但這就是君臣博弈。

強如漢武帝,光武帝,也是得靠侍中和尚書檯來權衡君權和相權。

到了大周,君權已經完全戰勝了相權,連名義上的宰相都沒有了。

隆正帝的情況是比較特殊。

上頭還壓了個太上皇這個婆婆在,權力受到掣肘,運作起來就更加難受。

好在曙光已現。

但王彬豈是那種坐享其成之人?

“若按陛下安排,確實可以穩妥入閣。然而,這樣入閣,還直接為次輔,不服者必眾!”

王彬也是一個意志堅剛之人。

對景和朝的積弊深惡痛絕。

他和林如海都是有相同的見解。

要不然也不會走到一起為當時還是皇子的隆正帝效力。

只是王彬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