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錘步履蹣跚地走了過來,那模樣甚是狼狽,一隻大大的黑眼圈格外引人注目。
他哭喪著一張臉,彷彿遭受了天大的委屈一般:“李大哥啊!您可得救救小弟呀!我家那位母老虎又開始作惡啦,我實在是受不了,特地跑來您這兒躲避一下,求求李大哥發發慈悲收留我吧!”
王大錘被他家婆娘欺負可已經不是一回兩回的事兒了,左鄰右舍都知道,李四也不是頭一遭收留這個可憐蟲。看著眼前慘兮兮的王大錘,李四心中不禁湧起一絲憐憫之情。
他走上前去,輕輕地拍了拍王大錘的肩膀,正想開口答應讓他留下時,突然之間像是想到了什麼重要的事情,臉色瞬間變得嚴肅起來。
只聽李四怒目圓睜,大聲呵斥道:“滾滾滾!收留別人倒也罷了,但就是不能收留姓王的!”說罷,還朝著王大錘狠狠地揮了揮手,示意他趕緊離開。
王大錘頓時大感委屈:“為什麼姓王的不行,而且李大哥又不是第一次收留小弟了。”
兩人的大聲嚷嚷頓時驚動左鄰右舍,不少人臉色古怪的看著二人。
李四臉都黑了,大聲喝道:“快滾,哪有那麼多為什麼,總之就是不能收留姓王的。”
李四的婆娘出來一看,看到王大錘可憐兮兮的樣子,剛想勸勸丈夫,突然間也像想到什麼的樣子,捂著嘴笑著縮回了屋裡。
類似的場景還發生在隋末無數地方,一時之間姓王的和鄰居都成為了調侃物件。
卻是老王的傳說短故事,隨著新版的西廂記等等長篇故事一起流傳了開來。
每一本長篇小說後面都有老王的傳說作為番外壓軸出現。
短短几十字的小故事,頓時熱度遠遠超過長篇小說本身。
而故事的創意提供者。
赫然就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隔壁老王王無痕。
蜀山派掌門,揚州嶺南交趾之主。
古老的華夏大地在戰亂的陰霾下掙扎。
此時,一段大為詼諧卻又荒誕的 “隔壁老王” 故事闖入,仿若一顆奇異火種,瞬間點燃了各方迥異的情緒。
洛陽城內的勾欄瓦肆,本是市井閒人尋歡作樂之處,絲竹管絃聲與嬉笑喧鬧聲交織一片。
說書先生登上一處簡易高臺,將故事娓娓道來:“諸位看官,且聽一則妙事。
有一姦夫,聽聞親夫歸家,慌得六神無主,欲要逃竄,那婦人卻機靈得很,讓他平臥床上。
待親夫進門,問‘床上何人’,婦人巧言應答‘快莫做聲,隔壁王大爺被老孃打出來,權避在此’,親夫竟大笑雲‘這死烏龜,老婆值得恁怕’。”
言罷,臺下先是一片死寂,跟著就是鬨堂大笑。
須臾,一位袒胸露懷、臂上文著刺青的壯漢猛地跳起,將手中酒碗重重一摔:“呸!這等不要臉的婦人,擱咱這兒,定要浸豬籠,以正風氣,哪能容她如此戲弄親夫!”
說完誕著臉問說書先生道:“先生可知這婦人居住何地?”賤賤的樣子又再次引來鬨堂大笑。
紛紛問道:“就是就是,沒有地址,無憑無據怎能讓我等相信。”
幾位常混跡於此的富家公子哥,嘴角噙著一抹玩味笑意,摺扇輕搖:“有趣,有趣,這般狡黠婦人,倒似有些別樣風情,若在咱府中……”
話未說完,便覺不妥,在旁人的側目下,尷尬地乾咳幾聲,收起了那不合時宜的調侃。
長安的太學之中,一眾莘莘學子正埋首經史子集,鑽研聖賢之道。
聽聞此故事,仿若平靜湖面被巨石砸中。
一位年長的博士先生,氣得臉色鐵青,手中的書卷抖個不停:“此乃大逆不道,悖逆天理之舉!成何體統!” 在其嚴厲目光掃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