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邊境線,塞外城池之中。青年將軍走在鋪著青石板的道路上面,沿街緩緩行至外城牆,周圍漸漸聚集起來一大片整齊的軍人,一眼望不到邊。紀律嚴明,步伐整齊劃一,與天地相合。漸漸的透發出一股,氣吞寰宇、喝碎山河的氣勢來。
這是一支經歷血與火的考驗後生存下來的威嚴之師。只需一眼,壓迫感便撲面而來,一片肅殺之意。令敵人聞風喪膽,談之色變,仿若禁忌一般的存在。
青年踏上內城牆,吩咐守軍擂戰鼓,集結大軍,準備開戰,做好戰前準備和撤離的相關事宜等,並“談判”。
然後大聲對城外的敵軍道:“爾等宵小之輩,犯我華夏之河山,欺壓我華夏同胞,此仇,山川異域,不共戴天。犯我強秦大漢者,雖遠必誅。”
青年說罷,便吩咐墨炎帶人把人質“葉青衣”帶到城牆上面。
不多時,墨炎等人護送葉青衣來到青年身邊,朝他使了個眼色,暗中比劃了一個墨家核心子弟專屬的手印。青年皓腕翻轉,一枚丹藥隨即隱入袍袖之中,然後墨炎收回手印捏訣的動作,默默佇立於後方,不發一言。
少女嘴角抿起一絲若有似無的輕淺弧度,面頰未施粉黛,青澀恬靜。安靜的看著城外集結的大軍,微微搖頭。
少女像是從畫卷中走出,清麗脫俗,淡雅素淨,宛如洛神降臨。少女蓮步輕移,便自陰影中走出,陽光折射在少女的臉上,身上,好似發著光般,要淨化凡塵一切陰穢之物,聖潔美麗,神聖不可侵犯,氣質出塵,謫仙臨世。
所有人望著少女,好似忘記了其他,忘記了戰爭的恐懼,淡化了心中的仇恨。此時,只想安靜的目睹。靜靜地望著城牆上的少女,一語不發,享受這難得的心靈靜謐。少女恬靜的笑容,溫暖了冰冷的內心,喚醒了麻木的心靈,只想就此安靜祥和的沉睡過去,不再管這世間紛擾的凡塵。
少女的美,自內心透發而出,不外觀其貌乎,清淨素淡仙女心。
如若翻開詩史篇章,大概淡墨記載。
詩書曰,《洛神賦》魏晉·曹植
黃初三年, 餘朝京師, 還濟洛川。 古人有言, 斯水之神, 名曰宓妃。 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 遂作斯賦。
其辭曰:餘從京域, 言歸東藩。 背伊闕, 越轘轅, 經通谷, 陵景山。日既西傾, 車殆馬煩。 爾乃稅駕乎蘅皋, 秣駟乎芝田, 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 於是精移神駭, 忽焉思散。 俯則未察, 仰以殊觀, 睹一麗人, 於巖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 爾有覿於彼者乎? 彼何人斯?若此之豔也!” 御者對曰:“ 臣聞河洛之神, 名曰宓妃。 然則君王之所見也,無乃是乎? 其狀若何? 臣願聞之。”
餘告之曰:“ 其形也,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榮曜秋菊, 華茂春松。 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 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 遠而望之, 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 灼若芙蕖出淥波。 穠纖得衷, 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 腰如約素。 延頸秀項, 皓質呈露。 芳澤無加, 鉛華弗御。 雲髻峨峨, 修眉聯娟。 丹唇外朗, 皓齒內鮮, 明眸善睞, 靨輔承權。 瑰姿豔逸, 儀靜體閒。 柔情綽態, 媚於語言。 奇服曠世, 骨像應圖。 披羅衣之璀粲兮, 珥瑤碧之華琚。 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 踐遠遊之文履, 曳霧綃之輕裾。 微幽蘭之芳藹兮, 步踟躕于山隅。
於是忽焉縱體, 以遨以嬉。 左倚採旄, 右蔭桂旗。 壤皓腕於神滸兮,採湍瀨之玄芝。 餘情悅其淑美兮, 心振盪而不怡。 無良媒以接歡兮, 託微波而通辭。 願誠素之先達兮, 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兮, 羌習禮而明詩。 抗瓊珶以和予兮, 指潛淵而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