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片刻都不捨得與兒子分離,時時刻刻都要將兒子帶在身邊。
每次回到孃家,她都會滿臉驕傲地抱著兒子在村裡慢悠悠地轉上一圈。
她的眼神中滿是自豪,似乎在告訴大家:“我也有兒子了,而且我嫁的人也很不錯哦。”
那副模樣,像是在向村裡所有的人宣告自己的幸福與滿足,讓大家都知曉她如今美滿的生活狀態。
村裡人皆心領神會馮麗的那點小心思。
每當看到她抱著兒子出現,眾人都會熱情地圍上來,你一言我一語地誇讚著:“哎呀,馮麗啊,你這兒子可真是太棒了!瞧瞧這眉眼,這小模樣,長得多好看吶!”
還有人不住地感嘆:“你這命可真好,不僅生了個這麼討人喜歡的兒子,還嫁了個好人家,這日子過得,可真讓人羨慕啊!”
每一句溢美之詞都精準地擊中了馮麗內心深處的虛榮,讓她沉浸在這被人羨慕誇讚的愉悅氛圍之中,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腰桿也挺得更直了。
馮新外出時,同樣也收穫了不少類似的“調侃”。村裡人一見到他,便會笑著打趣道:“老馮啊,以後你家那大房子可就留給這寶貝外孫啦!
馮麗給你生了個這麼可愛好看的外孫,這可是你們家的福氣喲!”
馮新心裡固然是這麼想的,然而,他並未將這些想法宣之於口,僅僅是嘻嘻一笑,便一帶而過。
見到侯雪瓊時,村裡人則是帶著調侃的語氣問道:“你姐生了一個弟弟,對於此事,你有何想法呀?”
侯雪瓊卻並不明白他們話語中的深意,只是緩緩地回應道:“我沒什麼想法。”
馮麗重新組建了新的家庭之後,侯雪瓊便逐漸淡出了她關心的範疇。
甚至為了鞏固自己的婚姻,馮麗能夠毫不留情地導演一場恨鐵不成鋼的戲碼。
這場戲發生在馮麗與陳才生下第二個孩子永正之後。
此時的侯雪瓊逐漸長大,已經準備要讀初一了。
起初,馮新本打算讓侯雪瓊初中的學業就此止步。
在他心中,盤算著如當年對待女兒馮麗那般,讓侯雪瓊去外面打些零工,好歹能補貼家用,等熬到適婚年齡,便擇一門親事將她嫁出,從此了卻一份責任。
馮麗對馮新的這一想法竟表示贊同。
可這究竟是為何?她怎會忍心看著自己的女兒踏上與自己曾經相同的道路?
那條充滿艱辛與無奈,被早早中斷學業、匆匆推進婚姻的老路。
她難道不知道這其中的苦澀與不易嗎?為何她內心深處卻毫無愧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