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3章 插秧

第二天一大早,方達敏就挨家挨戶地通知村民們到村頭的曬穀場開會。等村民們都到齊了,他清了清嗓子,說道:“鄉親們,今天把大家召集過來,是有個事兒要跟大家說。上級部門要求咱們把現在種了一個月的秧苗拔掉,改種新的品種。”

話音剛落,曬穀場上頓時炸開了鍋。“啥?拔掉?這一個月我們白忙活了?”“新的品種能行嗎?這不是瞎折騰嘛!”“我們一家老小就指著這些稻子過日子呢,這可咋整?” 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表達著不滿和抵制。

村裡的李大爺氣得鬍子都翹起來了,他拄著柺杖,顫顫巍巍地走到方達敏面前,大聲說道:“小方啊,你也是農村出來的娃,你說說,這秧苗都長這麼大了,拔掉多可惜啊!我們祖祖輩輩都在這片土地上種稻子,啥時候聽過這種事兒?”

方達敏趕忙扶住李大爺,耐心地解釋道:“李大爺,您先消消氣。上級讓咱們換種新品種,肯定是有原因的。據說這個新品種產量更高,抗病蟲害的能力也更強,要是種好了,以後咱們的收成肯定比現在好。”

但李大爺根本不買賬,他甩開方達敏的手,說道:“產量高?那都是聽說!萬一種不好,我們一年的收成就沒了。我們可不敢冒這個險!”

其他村民也紛紛附和:“對,我們不敢冒險!”“我們不換!”

看著村民們激動的樣子,方達敏心裡很不是滋味。他知道,村民們的抵制是因為對未知的恐懼,是因為他們太在乎這一年的收成。他正不知如何是好時,遠處塵土飛揚,一輛輛車緩緩駛來。原來是縣領導帶著縣農業局的技術員,一個村一個村地挨個做工作,來到了這裡。

縣領導站在曬穀場上,拿起話筒說道:“鄉親們,我理解大家的顧慮。但這次更換新品種,是經過專家反覆研究論證的。這新秧苗不僅產量能比原來提高一倍,並且只要1個月就能收成,而且抗倒伏、抗病蟲害能力強,大大降低種植風險。” 技術員也在一旁補充:“大家放心,我們會全程指導種植,從播種到收割,有任何問題我們隨叫隨到。”

村民們聽了,面面相覷,臉上滿是懷疑。李大爺忍不住又開口了:“領導啊,咱種了一輩子地,都知道水稻生長得按節氣來,哪有一個月就能收成,還能增產一倍的道理?這聽著實在是太玄乎了,我們實在不敢相信吶。” 其他村民也紛紛點頭附和:“是啊,這咋可能嘛,別到時候竹籃打水一場空。”“一個月就收成,還翻倍,我活了大半輩子都沒聽過這種事。”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對這所謂的新品種依舊充滿了不信任。畢竟在他們的認知裡,農作物的生長週期和產量都是有一定規律的,這樣超乎想象的改變,讓他們實在難以接受。儘管縣領導和技術員再三保證,可村民們心中的疑慮依然難以消除。

見村民們仍有疑慮,縣領導接著說:“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如果因為更換品種導致減產,縣裡承諾按照去年產量補齊損失。” 聽到這話,村民們震驚了,方達敏也愣住了。沒想到上面的決心如此之大。

最終,村民們同意拔掉舊秧苗,改種新品種。拔秧那天,許多村民眼裡含著淚,看著辛辛苦苦培育一個月的秧苗被連根拔起,心中滿是不捨。

新的秧苗按照技術員的說法,村民只需將秧苗隨意地往田裡一插即可。這可讓村民們犯了難,要知道,以往插秧每一株秧苗的間距都得嚴格把控,按照一定的密度來插,這樣才能保證每株秧苗都能充分吸收陽光、水分和養分,茁壯成長。而且插秧的深度也大有講究,淺了,秧苗容易漂浮,紮根不穩;深了,又可能影響秧苗的生長速度。

可現在,技術員卻擺擺手,一臉篤定地說:“沒關係,就這麼隨便插就行。” 村民們面面相覷,眼中滿是疑惑和猶豫。一位上了年紀的老農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