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十八回 大用武魏王舉驕旅 小試刀鄭主揭獠牙

退之理。應戰還當一鼓作氣,即刻傳我王命,召三軍聚於校場,今日午後,誓師發兵,前往北邙山,迎擊王世充。”帳下眾將聞令,念著殺敵致果之事,盡皆歡呼雀躍起來。

眼下魏、鄭兩軍戰力較比,的確相差懸殊,王世充軍雖有破釜沉舟之死志,李密軍亦有童山大敗宇文化及之餘威,即便兩軍正面對壘,按說還是魏軍佔得優勢,更具勝算,此遭出擊北邙山迎敵,實也無可厚非。是日午後吉時,李密號召動員三軍,祭社誓師,而後點兵撥將,採分進合圍之策,令裴行儼、程咬金、陳智略為一路先鋒萬餘人往首陽山;令單雄信、張童兒、鄭頲為另一路先鋒萬餘人往偃師城;而後,李密留下王伯當戍守金鏞城,親率馬步精利五萬有餘,與外號稱十萬大軍,便往北邙山進發而去。

魏軍出師,楊玄瑛亦為李密邀為魏王府上幕賓從徵,再一次登上北邙山,隨軍營于山陽之坡。這一刻,按隋紀已是皇泰元年九月十二,相距大業九年六月其兄楊玄感起義圍攻洛陽陳兵於此,不知覺間,六載春秋,彈指而過,北邙山巍巍依舊,黃河水滔滔如故,可這世道變遷,滄海桑田,想來竟教人有些不知所措。此際,楊玄瑛感慨萬千,又獨自出得魏營,攀上山頭高處,極目環眺,依稀但見,河北太行峻脈,山南伊洛兩川,嶺西洛邑古都,豫東莽蒼平野,還值夕陽斜下,餘霞成綺,萬丈焰芒對映下,更顯關河壯麗,山川多嬌,可惜只是,暴君楊廣雖亡,天下卻無英主,兵禍戰亂不息,黎民仍陷水火,也不知何日能再有似開皇盛世之太平之年。想到此處,楊玄瑛黯然神傷,又轉頭瞧著南坡魏營,原來如今也只有寄希望於此役魏、鄭交兵,李密若能得勝,入了東都,待其功成名就之時,還能未忘當年起兵初衷。

天色漸晚,又是開戰在即,楊玄瑛也不便一人待在山上過久,再說此役她雖不贊同往北邙山來正面迎擊王世充,可既已隨魏軍到此,還當竭盡全力謀求一勝,毋令當年敗走崤函之悲劇重演,於是,她也只有收拾心情,拋去愁緒,及早歸營。怎知她正待回走,又瞥了一眼魏營,忽然心中揣揣不安起來,原來魏軍大營只以普通柵欄圈地為寨,並未設壁壘嚴防。儘管山前數十里外偃師城、首陽山有單雄信、裴行儼成犄角照應,但迂迴於後,奇襲劫營乃兵家慣用伎倆,且王世充善使詐用計之人,與之交戰,怎能不為此做足防備,楊玄瑛越想越是擔憂,心中七上八下,一念及此,她又加快腳步,返寨而去。

此時,魏營晚膳用畢,除卻值守軍士,餘眾皆已各自歸帳歇息,養精蓄銳,以待大戰。李密於此役信心十足,自出金鏞城後,也再未召集眾將軍議作戰細則。此刻,他與柴孝姮兩人巡視營中,恰繞道後營轅門附近,正見楊玄瑛匆匆自寨外歸來,柴孝姮這便迎上前去,與她說道:“楊姑娘獨自出營,夜登北邙山,可還真有雅興。”楊玄瑛淡淡一笑,說道:“大戰在即,只是登高瞧一瞧遠近地形。”李密亦走上前來,說道:“探子回報,偃師敵軍僅有兩萬餘人,於我軍面前,何異螳臂當車,玄瑛妹子不必多慮。”楊玄瑛說道:“鉅鹿之戰,項王也僅有兩萬餘人,魏王熟讀經史,該不會不知。”柴孝姮聞言,立刻插嘴說道:“此一時,彼一時,鉅鹿尚有燕、齊各路諸侯軍馬相助,此役之勝,怎是楚霸一人之功?!楊姑娘未免有些杞人憂天。”李密亦笑道:“王世充這等宵小,既無萬夫之勇,又無霸王之概,豈可與項羽相提並論。”李密如此輕視王世充,怎不教人堪憂,楊玄瑛暗自嘆息,只得說道:“魏王胸有成竹,自是好事。不過王世充多有陰謀詭計,若是暗度陳倉,前來劫營,這大寨無壁壘阻之,未知魏王打算如何應付?”李密說道:“兵法有云,虛則實之,實則虛之。我與王世充數度交手,已知他乃謹慎多疑之人,若見我軍主營不設壁壘,料其必恐有詐而不敢來襲。這破敵只是數日功夫,毋需多此一舉。”李密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