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里正很生氣,大年初一,除了本家子侄,那麼多村民竟沒一個過來給他拜年的。
明明前幾天他們還左一口楊叔,右一口裡正的,從他手裡拿走了白花花的銀子,好傢伙,銀子一到手就翻臉不認人?
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人怎麼可以這樣現實呢,不厚道啊,要不是他們楊家接濟,這些人早就餓死了。
楊里正心裡憤憤不平,出來晃悠時卻發現有不少人家都在院裡編竹簍、竹蓆。
這個舉動很不正常,過年的時候就連女人家都不擅動針線,過年嘛,就該吃吃喝喝的,打打鬧鬧的。
實在沒吃沒喝的,那就回床上躺著,反正動得越少,吃得也就越少嘛。
“你們大冬天的編竹蓆幹什麼?”他站在籬笆外高聲問道。
院裡的小夥子名叫羅成,抬頭見是楊里正,回道:“過幾天要去廣城找活幹,趕緊備點家當。”
常巧之可跟他們明說過,當背夫可不像在家裡,那裡都是睡大通鋪的,得自己帶上被褥。
楊里正也算是見多識廣,他好奇地問道:“廣城那麼遠,你一個人認識路嗎?”
“咱們這一批要去十多個人呢,都由常家二丫頭帶隊。”
楊里正大驚,“啊?你們是去當背夫,那活可累了,不是一般人能幹的。”等於就是拿身體換錢。
羅成手下一頓,“二丫說過了,是很累,但也有不少女人當背夫,咱們大老爺們怎麼可能連個娘們不如,反正在家也沒事,不如索性去見見世面。”
楊里正本來很生氣,覺得常家一個丫頭片子,影響力竟然這麼大,是不是太不把自己放在眼裡。
可轉眼又想到這些小夥子辛辛苦苦去當背夫,可不管最後怎麼樣,楊家都是最終的贏家,不是得到他們的血汗錢,就是得到他們命根子---土地。
立於不敗之地的楊里正得意地哼著小曲,這家轉轉,那家逛逛,村民既恨又怕,偏偏還得仰仗於他,不得不小心陪著笑。
轉眼間就到了初八早晨,常巧之已經按照當初登記的名單開始點名,結果應到十八人,實到十五人,“那三人呢?還來不來啦?”
羅成高聲回道:“不來了,他們老子娘捨不得兒子受苦。”
常巧之深表理解,可憐天下父母心,誰不希望自己孩子成龍成鳳,可結果卻成了牛馬,這心理落差未免太大了,擱誰心裡也不好受啊。
常巧之確定了十五人到齊, 便讓他們從高到矮排好隊,這就準備出發了。
人群中這些小夥子的父母哭得眼圈都紅了,那麼小就要背井離鄉,這一走就跟要飯似的,在外面哪裡有家裡自在啊,他們吩吩喊道:“能幹就幹,不能幹就回來種地啊!”
“在外面記得添衣吃飯啊!”
“嗚嗚嗚,怎麼就幹這個了呢?”
小夥子們則揮手,“爹孃你們回吧,等我過年帶錢回來還債。”
“別送了,我們這麼多人都在呢,沒事的,放心吧。”
也有人拉著常巧之的手囑咐道:“麻煩你了,若是有啥事就往村裡捎個話,也讓我們都放心。”
常巧之感覺窩心得很,原來子女遠行,做父母的這麼擔心啊,她都沒機會感受過,“放心,都一個村的,我怎麼帶走,肯定就怎麼帶回來。”
常巧之帶著小夥子們走出好遠,那些父母還在依依不捨地緊跟在隊伍後面。
“等等我!我也去!”
常巧之回頭,發現這人她還認識,是三人組當中的一個,名字很吉利,“錢多多,你老子娘捨得啦?”
“捨得,不捨得的話怎麼辦,總不能一家老小餓死,我還答應小妹,回來時給她買花戴呢。”
常巧之也搞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