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知府畢竟護駕有功,此次杜丞相的倒臺,杜黨其他人被罷官之後會被追責,停俸、流放的也不在少數,而潘知府還能領一半的俸祿,已經算是皇恩浩蕩。
對於常巧之提議的開學堂一事,潘知府有些心動,畢竟罷官與致仕還不太一樣,如果就這麼灰溜溜地回去,就怕親戚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樣。
“也好,我且寫封信回去,”潘知府身為一方大員,政治敏度挺高,他估計此次黨爭,與太子上位有關。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太子率軍平定了關賊和寧王之亂,聲威一時無兩,說不定皇上已存了退位的心思,有意讓太子提前接手政權,安提自己的班底上馬。
待政權平穩過渡後,潘知府說不定還會起復重用,如今倒不如靜下心來潛修,索性渾水遠一些。
裘大哥撫掌大讚,“潘兄此舉甚妙,若是能教匯出幾位舉人、進士出來,日後多出幾條臂膀,於仕途也有裨益呢。”
可不是嘛,進士雖然拜座師,但感情哪裡有從小培養的師生關係強呢。
“那行,我先試一試,若是其中或有一、二顆讀書種子,說不定山窩窩裡也能飛出只金鳳凰呢。”
潘知府也見過不少辭官歸隱計程車紳,興辦書院後,名望反倒比做官時更好,文人嘛,雖然也愛財,但更看重名聲,若是能名留青史就更好了。
雙方一拍即合,潘知府在城裡盤桓了兩日,與佐貳官做了交接,便帶著老僕跟著常巧之來到青川村。
楊里正聽聞知府大人前來,嚇得屁滾尿流地趕來迎接,如今的青川村果真是藏龍臥虎,以前他在村裡耀武揚威橫著走,現在隨隨便便拎出來一個人就是官身,他跟在人屁股後面當跑腿都嫌不夠格。
“見過潘大人!”
潘知府笑道:“里正勿需多禮,敝人已非官身,此次長住貴村,乃是為了著書講學、教化村民,日後在此還需多多仰仗各位。”
“大人客氣了,但有差遣,只管喚小老兒便是。”
楊里正心裡甚為得意,瞧瞧人家不愧是府尊大人,說話就是客氣,不像某某人似的,動不動就拍門、揪領子。
常巧之見楊里正偷偷瞄著自己,上前拍了拍他的肩頭,“里正叔啊,我不在村裡的這些日子,你那些侄子們有沒有好好學習織布啊?”
楊里正諂媚道:“縣主放心吧,如今他們已經會提花了,最近還織出了錦緞,看著流光溢彩的,華麗得很吶。”
“不錯嘛,你得督促他們好好幹,可不能懈怠了。”
“縣主說得是,小人就指望著他們能學有所成,以後也好娶妻生子呢。”
隨後一行人來到學堂參觀,此時沈夫子正在認真授課。
潘知府嘆道:“世人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但男女除了體力有別外,在思想上並無不同,且養兒育女本需要大智慧,女子更要才德兼備才是。”
常巧之讚道:“潘大人果真開明,只可惜女子不能舉業,否則說不定還當真能出幾位女狀元呢。”
潘知府在宅院裡四下走了走,指著沈夫子對面的屋子道:“就安排在這吧,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裡雅緻極了。”
“行,大家能在一起讀書,相互促進……”常巧之正說著呢,便見潘知府的眼睛總是來回瞟,順著他的視線一看,好傢伙,什麼竹不竹的,原來是食色性也的傢伙,那眼睛恨不得粘在沈夫子身上。
“咳咳~”常巧之體貼地問道:“大人既然在此講學,何不如把夫人也接過來?”
潘知府收回視線,“拙荊前幾年便因病故去,如今我身邊只有一位老僕侍候起居,反正無牽無掛的倒也自在。”
“哦……哦,還請節哀,”常巧之有些尷尬,“本村雖然閉塞,但風景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