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4章 慘淡的議政會

三百幾份提案,朱常瀛打算花費點時間把所有提案都過一遍。

許多門類已經分好,擺在案頭。

朱常瀛坐下,迎面一摞提案貼著‘賀’字標籤。

從最頂拿過一本開啟來看,三百餘字,祝賀瀛王喜得貴女;第二本,提議為瀛王建生祠;第三本,提議瀛王給各縣土地封神;第四本,提議給某河建廟,祈禱風調雨順

一目十行,朱常瀛耐著性子看完,共43份,滿篇都是廢話,姓名一一記錄在案,還好沒有官員,都是各縣推舉出來的鄉望所為,有農有商有工。

朱常瀛不管他們出於何種心態,亦或者有何顧慮,通通打回去重寫。

批語:敬鬼神而遠之,求神不如求己,提案要有關民生經濟,其他廢話休提!

第二摞,貼著‘水’字標籤,38份。

這看著就舒服多了,有建議修堤壩防洪,有建議修水渠引水灌溉,有建議架設橋樑

且不說合理與否,起碼腦子裡有東西。

批語:擢各縣營繕、都水、農林三署會同提案人詳細勘查,當以一縣之整體規劃為宜規劃水利,再次提交議案審議。

第三摞,貼著‘路’字標籤,這個最多,竟有107份。

瀛州的路,真的都是人走出來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現有各縣縣治皆臨海,物資以海運為主,但隨著移民漸漸深入內陸,這路是不得不修的。

其實長史府已在勘查規劃一條貫通瀛州南北的官道,但顯然滿足這些零碎的需求是不可能的,各村都關注著村頭一畝三分地。

批語:官道8月初八動工,7月底圖紙分發各縣,提案打回各縣參詳,擢縣衙各署會同各村村正共商鄉道事宜,再次提交議案審議。

第四摞,貼著‘文’字標籤,21份。

這就很有看頭,到底都是文化人,論述有條有理,層次分明,有幾份提案很有意思。

一份言說4年教學太短,要求增設一年,並設立高等學堂,擇優錄取。

一份言說學堂宜按年齡分段,大齡者當設課堂單獨教學。

一份言說女子當相夫教子為宜,出入學堂有失禮法,是以應該取締女子學堂。

一份言說學堂當以經史子集為重,報請朝廷推行縣、府兩試,也即童試,考試透過之學子當可以童生身份參加福建院試,我瀛州選官宜當以此為依據,走科舉正途

21份,8份被朱常瀛丟進垃圾堆,比如那份洋洋灑灑三千字論述科舉的,至於取締女子讀書那份更不用提,都屬陳腐之觀念。你隨便說,爺爺只當你在放屁!

其餘13份批語:擢文教司詳議,拿出整體條陳再審。

第五摞為‘軍’,第六摞為‘商’,第7摞為‘政’,朱常瀛也都一一做了批語,或打回或詳議或參詳。

還沒到掌燈,三百幾份盡皆處理完,朱常瀛也並未覺得十分乏累,實在是這些提案太粗糙了些,以一個後世人的見識很容易就可推斷出其是否可行,略略思考便可給出評語。

當然,必須要是一個正常且有點文化的後世人,腦子秀逗的不算。

周總管對朱常瀛的效率早就習以為常,但閒人袁可立卻被直接驚呆。

閒下來,有侍從奉茶,三人對坐。

袁可立讚歎道,“殿下之勤政,老朽佩服。”

朱常瀛微微一笑,“我這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談不到勤政,先生過譽了。”

袁可立思索片刻,說道,“這議政會設定,老夫似是略略摸出一些門道,大抵為官民群策群議,合理則用,不合理則棄,若如此,為何不置在長史府下,而是平級?”

“那是不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