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治療:1月29日,星期二,陰
今天的上海有些陰冷,空氣中瀰漫著潮溼的氣息。我坐在診所的鋼琴旁,指尖輕輕滑過琴鍵,彈奏著肖邦的《夜曲》。教堂的鐘聲從窗外傳來,悠遠而寧靜。正當我沉浸在音樂中時,診所的門被輕輕推開,一個瘦弱的女孩走了進來。
她穿著略顯寬大的校服,臉色蒼白,眼神中透著一絲不安和戒備。她的身體瘦得幾乎可以用“脆弱”來形容,手腕細得像一根枯枝,彷彿輕輕一碰就會折斷。我停下彈奏,微笑著示意她坐下。
“你好,我是李醫生。”我溫和地說道,“你是小麗吧?”
她點點頭,聲音輕得像蚊子:“是的,李醫生。”
“請坐,不用緊張。”我指了指沙發,“今天是我們第一次見面,你可以隨意聊聊,不用有壓力。”
她緩緩坐下,雙手緊緊攥著校服的衣角,目光遊離不定。
“小麗,你能告訴我,最近有什麼讓你感到困擾的事情嗎?”我問道。
她沉默了一會兒,低聲說道:“我……我吃不下東西。”
“吃不下東西?”我重複了一遍,“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大概半年前。”她的聲音有些顫抖,“我每次吃東西都會覺得噁心,甚至有時候看到食物就想吐。”
我點點頭,繼續問道:“除了吃不下東西,你還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覺嗎?”
“我……我總是覺得自己很胖。”她的聲音越來越小,“即使別人說我瘦,我還是覺得自己不夠瘦。”
聽到這裡,我意識到小麗的問題不僅僅是生理上的厭食,更可能是心理上的自我認知失調。她的外貌特徵和言行舉止都顯示出典型的厭食症症狀:極度消瘦、對體重的過度關注、以及對食物的強烈排斥。
“小麗,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會覺得自己胖?”我試圖引導她思考更深層次的原因。
她低下頭,沉默了很久,才緩緩說道:“我不知道……我只是覺得,如果我不夠瘦,別人就不會喜歡我。”
“別人?”我追問道,“你指的是誰?”
“我的同學……還有我媽媽。”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哽咽,“我媽媽總是說我應該更瘦一點,穿衣服才好看。”
聽到這裡,我意識到小麗的厭食症可能與她母親的影響有關。她的母親可能無意中傳遞了一種“瘦即是美”的觀念,導致小麗對自己的身體產生了極端的認知偏差。
“小麗,你有沒有想過,你媽媽的話可能並不是完全正確的?”我輕聲說道,“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獨一無二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她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可是……如果我變胖了,別人會不會不喜歡我?”
“小麗,你喜歡自己嗎?”我反問道。
她愣住了,似乎從未思考過這個問題。過了一會兒,她低聲說道:“我不知道……我從來沒有喜歡過自己。”
“那麼,我們接下來的治療目標,就是幫助你學會喜歡自己,好嗎?”我微笑著說道。
她點了點頭,眼中第一次有了一絲希望的光芒。
---
第二次治療:2月5日,星期二,晴
今天的天氣晴朗,陽光透過窗戶灑在診所的地板上,顯得格外溫暖。小麗準時來到診所,她的臉色依然蒼白,但眼神中多了一絲平靜。
“小麗,今天感覺怎麼樣?”我問道。
“還好。”她輕聲回答,“我……我試著吃了一點東西,但還是覺得很難受。”
“沒關係,慢慢來。”我安慰道,“今天我們可以聊聊你的家庭,你願意嗎?”
她點點頭,似乎對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