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一千元呢,看來他確實有錢任性啊。
“那張黃賓虹的作品大約有10.6平尺。”徐合生平靜地答道。
思索片刻,何雨柱伸出一根手指:“這樣吧,我給三萬一平尺,一共10.6平尺的話就是31.8萬元,不過為了表示誠意,我就給你35萬。你覺得怎麼樣?這應該是相當合理的價碼了吧。”
這是1950年的時代背景,雖然黃賓虹已經開始有名氣,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領會他作品中的妙處,能夠識得這種藝術品真正價值的鳳毛麟角。就市面上而言,類似作品大概在一萬多一平尺左右,而現在何雨柱直接提出了3萬的價格,著實令人咋舌。這一口價便是35萬元,相當於閻阜貴大半年工資,而且還有額外的好處可享受。
閻阜貴在一旁插嘴說道:“徐老師您一直說自己沒錢成家吧,賣了這幅畫之後存點錢應該就夠了嘛。”
徐合生考慮了一會說:“我想把之前提的那些羊肉館的免費餐飲換成十五萬,不知道何經理意下如何?”
“只要徐老師願意割愛,那就沒問題。”何雨柱爽快地答應了。
徐合生動容地點了點頭,轉身就跑回家取來了書畫。看到這個情景,閻阜貴略帶無奈地跟何雨柱聊了起來:“何兄你既然鍾情於字畫也罷了,可是五十萬買一幅畫也未免太誇張了吧,有這些錢不如好好改善一下生活質量多好。”
何雨柱心想:閻阜貴他們不瞭解這些書畫未來的驚人價值,在未來的一些拍賣會上甚至能夠達到上億的估價。但他並沒有把這話說出口,而是繼續與朋友們談天說地。不一會兒,兩人就帶著畫進了羊肉館二樓的包廂,並由田棗送上了一壺好茶。
隨著畫卷緩緩鋪開,畫中呈現的山水景色讓何雨柱瞬間沉浸其中。山巒雄偉厚重,森林茂密蒼勁,幾間茅舍點綴于山間,小橋跨越水面、漁人勞作和文人士大夫泛舟的場景躍然紙上。
“景色佈置有序,疏密有致,佈局合理,構思巧妙。既展現山川的雄渾壯闊,又不失林間居所的悠閒散逸,這真是一幅佳作。”
何雨柱見到這幅畫後不禁發出驚歎。
黃賓虹在早年曾師從李流芳、程燧、髡殘、弘仁等明清畫家,並學習了宋元各家的手法。他的作品注重虛實結合、繁簡相宜與疏密均衡。筆法上,他借鑑篆書技巧,用筆勁健有力,在行筆嚴謹處更展現出縱橫錯落之美,這一時期的風格稱為“白賓虹”。
到了70歲以後,因遊歷巴蜀而領悟月影壁移和青城雨景等繪畫技法,作品因此更為淋漓盡致、厚重華茂;喜歡同時運用積墨、潑墨、破墨、宿墨等手法,使畫中山川層次分明,氣勢恢宏,驚世駭俗,進入了“黑賓虹”時期。
“此畫為黃賓虹於1947年、也就是84歲時所作。那一年他曾前往武夷山遊覽,建溪便源於武夷山區,乘舟行駛其間,兩旁風光令人難以忘懷。故有此創作。畫中四句詩文擷取自元代詩人黃清老的《入武夷霽色可喜》,與畫景交相輝映。畫名為《閩江泛舟》。
技法上,左側溪山雜樹以濃重雜亂的黑色繪製,並施少量石青、石綠及適當留白,增加了畫面透氣感。樓閣、小橋和人物則用細線描繪,形成粗細對比。整幅畫面筆墨渾厚,意境深遠幽靜,反映出黃賓虹一貫倡導的‘法備氣至’與‘筆精墨妙’的境界,追求的是內在美感。”
講解過程中,徐合生的情緒逐漸興奮起來,因為何雨柱竟然也理解了一些其中的門道,這讓他十分歡喜。至於這幅畫的來源,何雨柱並不瞭解,但他記得後世的一次拍賣會上,黃賓虹的作品以一平方尺179萬的價格賣出,如果以此比例計算的話,這幅約10.6平方尺的畫作估價將近2000萬元。
既然黃賓虹已經進入“黑賓虹”階段,技藝達到了巔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