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大臣陸續退下,終於鬆了一口氣。能平安度過一日朝會實在不容易,每當上朝時他們都會擔心,生怕今天是最後一次站在這個位置。
今天已是接連勝過了兩次朝會,如果再繼續這般爭執,恐怕他們的命都要折在這裡。
所幸,今日的朝會相對平和,並未發生激烈的爭執。
就在李斯準備離開時,李文迅速走近他。他早就聽說,李斯是一位手段高明的人物。若不然,也絕不可能在呂不韋的三千門客中脫穎而出,成為如今秦國的丞相。何況,李斯與儒家學派也並非毫無關聯。倘若沒有這種淵源,他何以能在朝堂上如此鋒芒畢露,榮居百官之首?
李文立刻趕上腳步,在李斯面前恭敬地拜道:“丞相大人,請不要怪罪我剛才的表現,這完全是奉陛下旨意所為,實屬不得已而為之,若有冒犯之處,還望見諒。”
他無意得罪任何人,更擔心被人發現他是公子的手下,那對公子來說恐怕會有負面影響。雖然這次行動確實是打著公子的旗號進行的,但內心總感覺有些愧疚。
儘管尚未正式授予職位,但在他看來,陛下顯然對他的才能非常器重。如果不是因為看重,也不會讓他在朝堂上暢所欲言了。
他本不想與人結怨,因為在朝廷裡,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敵人好。
李斯聞言後淡淡地看著李文說,若是以前的李文,可能會有別樣心思,但現在他早已心如止水。無論地位如何攀升,他的目標僅限於做好一個忠貞的丞相、輔助公子即可。其它紛擾儘可充耳不聞。
“您擁有卓越的才華,得陛下重用,這一切都與我無關,無須顧慮我會怪罪您。” 李斯灑脫一笑,“今後我們還會有很多共事機會,願您能真心效忠於大秦,輔佐好皇帝陛下,勿忘職責所在。”
“有關對陛下的任何負面評論和流言蜚語,先生聽聽便過,不必太過在意,就當是聊資罷了。” 李斯進一步叮囑說,“待長公子從邊境歸來,希望您務必與其見面,並給予充分的支援,期待您日後竭誠為長公子效力。”
說完這些話後,李斯已豁然開朗,並恭恭敬敬地拱手告別。
對於長公子,他認為之前的文人學者可能確實太過保守苛責。雖然長公子曾經存在不足之處,但他年幼時表現出的聰明才智不容忽視,未來潛力仍值得期待。
### 改編後的版本:
李文聽到這話時也感到十分驚訝。按他了解的情況,從前李斯對公子一直持有負面態度。然而,最近不知為何,李斯突然顯得友善起來。或許他已經接受現實了,這對公子來說當然是件好事。李文衷心為此感到高興,並輕輕點了點頭。
李斯看到李文的反應後鬆了一口氣,隨後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轉身離開了。這一舉動立刻被宮中的人彙報給了嬴政。
嬴政聽了之後並無特別的情緒波動,只覺得李斯似乎不再是之前的那個冥頑不化之人了。這幾天來,李斯的行事風格讓他另眼相看,彷彿變得理智許多。時間漸漸過去……
在秦王的宮殿裡,眾大臣們已經離開,蓋聶和章邯不知何時已站在殿前,面色凝重地望著上面的嬴政。自從眾臣退下並將那封信遞呈上來後,嬴政的臉色愈發陰沉,每看一行便變得更黯淡一分。連周圍的空氣似乎也跟著緊繃起來,讓人喘不過氣。
嬴政猛然站起來,他筆挺而冷漠地站在那裡,身上透出一種不可言喻的威壓,猶如高山峻嶺般的壓迫力撲面而來。過了許久,“砰”的一聲,嬴政惱怒地將信摔在地上,牙齒咬得緊緊地注視著地上的信封。
“陛、陛下。”儘管章邯跟隨了嬴政多年,目睹過無數次他的憤怒爆發,但今天的氛圍異常不同,彷彿預示著未來可能要發生更大的風暴。想到今天與李文對話時所牽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