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他是一個從不爭奪名利、懂事得讓人心痛的孩子。朕百年之後他該如何……”說到此,嬴政忍不住皺眉,“以前問過他是否想得到這個位子,這孩子傻到讓人不忍直視。而那些兄弟們竟沒有一個對他懷有善意,只是一味爭吵搶奪權力。”
嬴政感到頭痛不已,舉起手揉了揉發酸的腦袋。“我很清楚那些兒子們的作為,不管怎麼樣,總會給夜兒製造麻煩。趁著朕還在,如果不提前替他安排好,以後恐怕連悔恨的機會都沒有。”
蓋聶深感同情,“陛下憂慮太過。自古以來都是嫡長子繼承皇位。天下既是大秦的江山,您作為主人自然可以做主,並不用顧慮他人。”
嬴政微微搖頭,知道這些人一心想著立自己看重的皇子為儲君,以便日後為己所用,行事更為方便。
蓋聶繼續道:“現在的言論多數偏向於扶蘇……”
嬴政眉頭再次緊鎖,“文官武將都支援不同的選擇。其實打下這天下靠的是武將們。這些文官不過是動動嘴皮子,算不上什麼決定性的力量。”
說到這裡,蓋聶冷笑,目光如炬。
他不覺得自己說的那句話有什麼不對,從古至今,開疆拓土一直都依賴著武將。而那些文官們往往躲在安全的地方,依靠武將和士兵用血汗乃至生命換來的和平。他們何曾經歷過真正的戰場?哪有那麼多太平盛世可以享受呢?大部分只是坐享其成,並未體會到前人付出了多少艱辛。
要是文 ** 夠親身上陣一次,或許他們就能理解武將們的辛苦與付出,也不至於整天紙上談兵,用文字攻擊自家同僚。真有本事的人就應該拿起武器對抗敵人。
“陛下不必憂心。歷朝歷代都如此,長公子的能力不需要他們多懂,朝綱穩定也不是短期內能達成的。”蓋聶說完,站在門外的章邯聽了之後渾身冷汗直冒:劍聖大人,你怎麼什麼話都敢說呢?背後議論這些文官可危險,不怕他們上朝堂給你找麻煩?
更別提你怎麼有膽子跟陛下直言不諱,不怕萬一激起陛下的震怒嗎?但出乎意料的是,嬴政聽完大笑:“說得太好了!打天下向來靠的是武將,如果有人還這樣絮叨不休,不如先去邊關歷練歷練再來發表意見。”
嬴政彷彿豁然開朗,心中已有了定策——再這麼信口雌黃,恐怕真要被派去邊關鍛鍊,屆時生死難料,就不再由他控制了。
“天色已晚,陛下早些安息,也別過度動氣,身體要緊。若有個萬一,小臣也不好向上交代。” 蓋聶輕聲說道。的確,不必為這些不懂事之人傷神,再說,如今陛下龍體康泰,秦國也在逐漸步入昌盛,何況身邊還有如王翦、蒙恬等老將,再加上夷陵老祖輔佐,怎會擔憂不見盛世?
嬴政沒有作聲,僅是擺手示意瞭解。另一邊,遠在邊關的孔雀帝國中正展開新的陰謀。
一位謀士建議道:“依我之見,今晚不妨再對他們進行一次奇襲,秦軍已經連續遭受數次突襲,此時應該較為疲倦,正是行動的好時機。”
另一將領表示認同:“這話說得一點沒錯,今天就讓他們看看我們自古傳承的秘密武藝。”
眾人紛紛表示贊同。“三項囚籠困象”這一陣法成為關注焦點。但馬上有一聲音提出疑問:“各位知道否,此陣對他們毫無效果。更重要的是國師傳來了指示,讓所有人拖延時間,等到半個月後海域外的九個國家前來聯合討伐,到時候大秦就會再次陷入四面楚歌的局面。”
“怎麼可能會變成這樣?我們之前都跟國師商量好了啊,在那九個帝國到來前,一定要佔領整個大秦帝國土壤,好把裡面所有的寶藏和珍稀之物據為己有。”
“也不用特意去和那九大帝國爭奪。”
“唉,你以為我不知道嗎?國師誰也不想得罪,自然希望為我